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4年05月19日 09:42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主题式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16 17:00:06 来源:网友投稿

王木兰

〔摘    要〕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具有内容主题化、资源生活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的特点。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主题,以“主题”为主线强化实验探究活动的构建,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此助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小学科学;
主题式教学;
设计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0-0043-03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了科学“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并要求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向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以期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自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笔者深化了“主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与讲授式的科学教学模式相比,主题式教学更加有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彰显“探究”的科学本质。本文中,笔者以“主题式”教学为主线,探索了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主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对策。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现代汉语中,“主题”意指“主体”“核心”,泛指“主要内容”。在教育领域,主题式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某个中心内容或话题开展的教学活动。

20世纪50年代,主题式教学在美国教育领域出现,随后引发国内外学者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研究。这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倡“探究与实践”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育研究中,很多学者将主题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同起来。

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研究,笔者将主题式教学定义为: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主题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二)主题式教学的特点

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特点,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在研究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主题式教学具有显著的特点,如内容主题化、资源整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这一描述,不仅彰显了主题式教学的特点,更突显了主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综合学术界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研究,笔者立足于小学科学教学,总结归纳主题式教学的特点如下。

1.内容主题化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分析可知:这是一种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并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当然,在设计主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主题并不局限于某个学科内容,而是融合多个学科。以当前学术界备受关注的STEAM课程为例,STEAM的本质就是一种多学科融合课程。整体而言,在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构建,具有教学内容主题化的特点。

2.资源生活化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探究实践”为主线构建科学教学模式。而“探究实践”教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实践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探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基于真实的生活问题,围绕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教學目标的实现。因此,资源生活化是小学科学主题式教学的显著特点。

3.过程活动化

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围绕“主题”构建的教学模式,“探究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实施方式。一般而言,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主题式教学,而师生互动的活动组织实施方式,更加有助于推动主题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具有过程活动化的特点。

4.评价多元化

作为完整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导向、鉴定和诊断功能,不仅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更有助于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基于主题式的小学科学教学,与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有显著的不同,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开放的、灵活多样的。而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也是推动教师教学评价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评价多元化的特点。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结合近年来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研究,立足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

(一)突破讲授式的科学教学瓶颈

小学科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仅仅依靠“听”而缺乏必要的探究和实践,其科学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构建,这一内容主题化、过程活动化的教育模式,能更加凸显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学生参与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其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学科学教师组织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突破传统讲授式的科学教学瓶颈,提高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在科学课程教育中的统领地位,强调教师应当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而要实现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小学科学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探究和实践”活动。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设计实施主题式教学,对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题式教学作为内容主题化、资源生活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师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如何组织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呢?

(一)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主题”

主题式教学以“主题”为核心和主线,即整个教学活动围绕“主题”进行。因此,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主题”,是教师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以小学科学《认识空气》教学为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梳理可知:《认识空气》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如空气会占据物理空间;
空气被压缩、流动而形成风。在3~4年级科学课程中,有关《认识空气》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有质量吗;
热空气与冷空气。从上述三个内容模块可以看出:要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空气,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探究与实践,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认识空气》的教学中,笔者以“空气占据空间吗”为第一课时主题,构建主题式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主题”,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主题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教学过程的活动化。何为“活动化”呢?即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而是通过精心的活动组织,助推主题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认识空气》一课的教学中,围绕“空气占据空间吗”主题,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活动的设计。

1.情境导入

基于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主题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空气占据空间吗”主题活动中,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开展了如下活动:①用粉笔塞满粉笔盒(学生也可以用笔塞满文具盒);
②把水杯装满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装满之后,就不能再装了呢?活动的设计与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物质是可以占据空间的”这一概念。而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种物质很特别,它的名字叫“空气”。请你们思考问题:空气能不能像我们刚刚演示的粉笔、水一样占满空间呢?

2.實验探究

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实验和探究应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以“空气占据空间吗”主题活动为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当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因此,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一共组织实施了三个实验活动:气球能否吹大(将气球放入塑料空瓶,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水能漏下去吗(漏斗放入塑料空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封好后往漏斗中快速加水);
纸团会湿吗(将捏好的纸团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放入水槽,使水槽中的水淹没杯底,静置10秒后取出)。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都指向一个教学目标,即引领学生思考与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主题问题。

3.论证思考

上述三个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道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继续组织了两个探究活动,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论证思考主题内容:活动一:注射器里的空气;
活动二:生活中的压缩空气。如足球、轮胎、充气城堡等,引导学生进一步论证思考教学结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强化评价,拓展延伸

在上述“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主题式教学中,教师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主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探究实践的方式,引领学生进一步把握空气的特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拓展、迁移与应用。整体而言,“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科学课程充满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会持续深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构建“探究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科学课程教学质量。主题式教学模式,这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活动为主线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助于突破传统科学教学评价,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全面提高科学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查莉琳.真教育、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91.

[2]许桂清.学生迷思概念与科学概念比对图模型的建构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6(6):97-102.

[3]徐丽华.小学主题式学科整合的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2.

猜你喜欢主题式教学小学科学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12期)2017-01-05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0期)2016-12-05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9期)2016-11-26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4期)2016-11-14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