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8月15日 23:2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力说课稿3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2:00:11 来源:网友投稿

力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力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力说课稿3篇

力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弹簧、锯条、乒乓球、溜冰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方向、

  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方向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2、力的大小、

  请同学举例说明力的大小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3、力的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点肯定在受力物体上、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点、如推、拉、提、压、托等作用的作用点、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三)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用手拍桌子,手也感到疼。

  2、演示实验:一位同学穿着溜冰鞋用力推墙,人往后退。

  总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四节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单位:牛顿(N)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弹力的认识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力的三要素的认识。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还能为今后学习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为后面力和运动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许多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使用弹簧测力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二、教具:拉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吸盘挂钩、多媒体课件、玻璃瓶等。

  三、说教法

  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发现。

  2、课件演示与实验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观察、分析课件,并用学生实验来验证自已的想法是否正确)。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弹力

  (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及展示课件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组成的。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演示:拉拉力计,用力越大,拉力计伸的越长。

  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力的大小。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2)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构造:指针、弹簧、刻度盘、外壳等。

  (2)使用方法:认清量程与分度值,校零,测力时弹簧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力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力”的概念较抽象,但贴近生活,相关事例十分普遍,尽管抽象概括性强,但较易吸引学生参与思考、讨论。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功率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并且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认知基础、技能基础还有思维障碍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年龄特点: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操作兴趣、对探究活动充满渴求,这对新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兴趣:力的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相信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

  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运动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技能基础:九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进行过许多探究实验,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经验,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仍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

  思维障碍: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情况,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记住力的单位。

  3、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常见的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把抽象形象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