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10日 17:02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藏起来小猫语言小班教案【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3-03-03 11:10: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起来小猫语言小班教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藏起来小猫语言小班教案【完整版】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幼儿了解并掌握方位词,幼儿学说短句“小猫在XX的上面(下面)”。

  2、幼儿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喜欢参与动脑筋的活动。

  3、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一(背景图,伤心的猫妈妈,小猫),请幼儿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1、师:猫妈妈怎么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2、鼓励幼儿猜测猫妈妈焦急的原因,并给予适时回应。

  师:你们说了好多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原来猫妈妈带着宝宝出来做游戏,可是猫宝宝不见了,难怪猫妈妈那么着急的,大家想想,我们怎么来帮助猫妈妈呢?

  二、出示图二观察寻找。

  1、出示工具箱(望远镜、网子、神秘工具)。

  师:(播放工具箱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看看工具箱里都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让我们拿望远镜一起去找找吧。如果找到小猫了,快点告诉我,说“停,停,停,找到了”。

  2、幼儿集体寻找。

  教师移动望远镜,引导幼儿寻找藏起来的小猫。

  三、出示图片三(屋顶上、树下、窗户里、车子后、……),重新寻找。

  1、让幼儿具体说出小猫的方位,引导幼儿使用方位词"上"、"下"、"前"、"后"、"里"。

  师:这样吧,我们用照相机把拍下来,请大家仔细的来找一找。

  在抓小猫之前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工具箱,有没有什么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抓住小猫?

  2、教师总结小猫躲的.位置,再一次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

  师:说对了,这只藏起来的小猫就出来跟大家打招呼啦!

  四、出示图片四(房子、胡萝卜、小鱼、骨头),找出猫宝宝的家。

  师:我们一共找到了5只小猫,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可是哪个房子才是他们的家呢?

  五、出示图片五(柜子里、床上、桌子下、沙发后面……),找出小猫睡觉的地方。

  师:顽皮的小猫刚回到家,就趁猫妈妈不注意又躲了起来,这次他们又躲在哪了呢?

  继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说出小猫的位置。

  六、游戏:找小猫

  教师提出游戏的规则,启发幼儿活动场地内可以躲的位置,注意安全。

  师:猫妈妈邀请我们一起来玩“找小猫”的游戏吧!

  反思:

  经过教师们互相的学习和讨论,发现了教师本身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知道从哪些地方去完善和在以后的活动中如何注意与避免,同时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坚信今后的教学活动会做得更好!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阅读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1)

——《谁藏起来了》教案3篇

《谁藏起来了》教案1

  教学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能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两人一套动物操作图片、空房子底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课件,提问。

  师:今天玩什么呢?和谁一起玩呢?谁来了?他们是谁?有几个小动物?(9个)

  二、情景展现:

  1、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房子。

  师:这9个动物朋友是住在一幢房子里的。

  2、教师根据课件画面内容提问。

  师:这幢房子一共有几楼?最底下的是?(一楼)最高的是?(三楼)中间的呢?(二楼)每层楼有几个房间?(三个)

  3、师:你认识几楼的第几个房间住着谁?

  幼:二楼住着袋鼠。(袋鼠住在二楼的第几个房间)

  师:二楼第一房间叫201。你还认识谁?

  师:犀牛你也认识,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

  师:你们真厉害,小动物们的房间你们都能找到。现在我来考考你们,102住着谁?303住着谁?狮子住在几零几?

  三、动物玩捉迷藏: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

  师:小动物们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怎么玩的?

  教师小结:捉迷藏的游戏,要有人躲起来,有人找。

  2、游戏:动物玩捉迷藏

  师: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好,让我们蒙上眼睛,倒着数三下,会吗?

  ①动物躲起来(河马)

  师:谁躲起来了?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把话说完整。

  师:你怎么知道那是河马?可以看见河马的.什么?河马的嘴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再躲一个?蒙眼睛倒数。这次是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

  (201的袋鼠躲起来了,302的老虎躲起来了,103的小羊躲起来了)

  ②动物转身(小猪)

  师:看看这里,会让我们找谁呢?(小猪)小猪住在哪个房间呢?我不记得了。

  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转身了)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猪的脸。现在,我们看到是小猪的尾巴。

  师: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转过身的小动物。

  师:这次有几个动物转过身呢?(三个)哪三个?老虎几零几?(302)

  幼:201的袋鼠躲起来了。袋鼠真调皮,刚刚藏起来,现在又躲起来了。

  师:还有谁?(202的狮子)你怎么知道那是狮子?

  师:狮子头上长着长长的什么?(鬃毛)猜猜看是狮子爸爸还是妈妈?

  教师小结:头上长着长长鬃毛的是狮子爸爸。

  ③师:好像一个、三个都难不倒你们,你们都能找到。你觉得你最多能找到几个?

  四、幼儿操作:动物找家。

  1、动物躲起来。

  师:那我们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它们躲起来,好不好?看看,这次躲几个?倒数几下呢?闭上眼睛躲了啊,10、9、8……

  师:躲了几个?(9个)你能找得到吗?你还记得谁住哪个房间吗?

  幼:101的犀牛、303的河马……

  2、教师出示三层楼的空房子。

  师:桌上也有一幢房子,有一楼、二楼、三个,还有这9个动物朋友,等会请2个小朋友一起,拿一幢房子,把这些动物朋友按原来的位置住回去,2个朋友一起哦,越快越好!

  3、幼儿两两合作操作。

  师:小朋友记住你的动物房子是第几幢的哦,先完成小朋友把房子贴上来。

  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互相检验。

  师:有哪幢里的动物住错地方了吗?它应该住在哪里?

  师: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记性又好,9个动物一个都落的住进了自己的家。

  五、观察动物表情变化。

  师:可是动物朋友们还没玩够,你们想再玩一玩吗?

  师:这次会让我们找什么样的动物呢?

  ①哭的动物(兔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下兔子哭了呢?(眼睛闭起来了,有眼泪)

  ②笑的动物(小羊)

  师:那谁笑了呢?谁来学学小羊小的样子。小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做了一个鬼脸。

  ③袋鼠宝宝不见了

  师:谁不见了?,让我们去找找袋鼠宝宝在哪里吧!

《谁藏起来了》教案2

  活动名称: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在不同颜色背景下的"变化。

  2、引导幼儿按数字所在位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在不同颜色下的变化。

  难点:幼儿能按数字所在位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房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第一组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教师出示第二组、第三组小动物并说出其名称及特征

  3、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PPT说一说那只小动物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知道发现的?

  2、教师出示其他几组藏起来的小动物,请幼儿说出都是哪些小动物。

  3、“天黑了,小动物都藏起来了,你们还记得他们的位置吗?请按照相应的数字说一说他们的所在位置吧!”

  4、幼儿看图片上的数字为动物找家。

  三、找一找

  1、教师将打乱数字的图片发放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数字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2、每2位幼儿一组动物图片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谁藏起来了》教案3

  活动目标:

  1、借助画面的观察理解故事情节,熟悉动物的明显特征。

  2、在看一看、猜一猜的情景中,尝试用语言完整地表述“XX物品藏在X色宝宝里”。

  3、在藏一藏的游戏中感受同种颜色重叠的.效果,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谁藏起来了》PPT课件

  2、小动物图片人手一份,套在椅子背上的口袋每人一个。

  3、黄色、绿色、红色和蓝色的色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封面,引出主题

  1、师:今天,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很好玩的故事,你们看(教师出示PPT故事封面)

  2、师:这是书的封面。你在封面上发现了些什么?(很多动物)

  3、师:小动物的上面是什么呢?(字宝宝)

  4、师:是的,这些字宝宝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名字,每一本书的封面上都有书的名字。上面写着“谁藏起来了”,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谁藏起来了”,一起说说看(谁藏起来了)

  3、师:那么谁藏起来了,是在玩什么游戏呀?(捉迷藏的游戏)对啦,宝宝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动物想跟我们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识记小动物们的典型特征

  1.师:我们请他们出来好不好?(教师将PPT翻到故事的第一页)咦,这么多的小动物,你们认识他们吗?

  2、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如:哪个小动物的肚子上有个袋袋呀?从小动物的典型特征入手,让幼儿开始知道这个故事的规则。)

  3、师:还有谁呢?(边说边点动物图片,使它们放大)

  4、师:有长长的鼻子的动物朋友是谁?(大象)大象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呀?(蓝色)

  三、谁藏起来了游戏

  (一)、黄色游戏

  师:现在小动物们要跟我们玩谁藏起来了的游戏了,他们呀藏在了颜色宝宝里。小眼睛仔细看哦,他们中间哪个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教师翻到下一页)

  师:咦,谁藏在黄色宝宝里不见了?(教师提醒幼儿谁的身体我们找不到呀?或者幼儿哪个小动物只露出了头上的脚、眼睛、鼻子和嘴巴呀?)(梅花鹿)

  师:梅花鹿藏在黄色宝宝里。宝宝一起说说看。(巩固语言)

  师:哇,驯鹿被我们小朋友找到了,我们请他出来(鼠标点梅花鹿,梅花鹿出现)

  (二)、绿色游戏

  师:这次小动物在和哪个颜色宝宝捉迷藏呀?(绿色)

  师:猜猜看,谁藏起来了?河马藏在绿色宝宝里。(个别说,集体说)

  (三)、红色游戏

  师:我们宝宝一下就找到他们了,这一次小动物说要难一点了,多几个动物藏起来,你们能找到吗?(能)(出示“红色”图片)

  师:猜猜看,谁藏起来了?长颈鹿藏着红色宝宝里,还有呢?

  同样采用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找出躲在颜色宝宝里的小动物。

  (四)、蓝色游戏

  师:(出示蓝色卡纸)这是什么颜色宝宝?(蓝色)

  师:谁会藏在蓝色宝宝里会看不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能用好听的话请他们出来吗?(大象藏在蓝色宝宝里)

  小结:宝宝们都找到他们了,我们发现了,如果动物和颜色宝宝的颜色是一样的话,小动物就会在颜色宝宝里藏起来,他们的颜色会重叠在一起,不容易找到,。

  四、按颜色卡纸送动物宝宝

  1、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宝宝来了?(黑色)呀,黑色来了,所有的小动物都被藏起来了,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好)

  2、师:小动物们藏到了我们小椅子后面的袋袋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宝宝说一说,你找到的是谁?他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3、师:宝宝们,把你们的小动物藏到黑板上的颜色宝宝里,让后面的客人老师找一找吧?

  4、师:《谁藏起来了》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里面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老师把它放在我们的图书角,宝宝可以去看一看。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2)

——中班数学藏起来的花瓣教案3篇

中班数学藏起来的花瓣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彩色笔。

  2、学具:幼儿用书第7页的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摸箱。

  活动过程

  1、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它有哪些颜色?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瓣排列的顺序并找出规律。

  (3)教师将幼儿所述用颜色标记作记录。红、黄、黄

  (4)分男女幼儿分别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排列规律站队。如:红色为女孩,黄色为男孩。

  2、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感知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的规律,教师同时作记录。

  (3)教师:“你是怎样看出来它是这样排列的?你找的起点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规律。

  (4)教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规律。

  师:“我们在第一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

  “我们在第二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6)教师总结:我们在找物体的排列规律时,起点不同它们的排列规律也就不同。

  (7)引导幼儿分男女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不同规律分别站队。

  3、猜测、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它们应该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按其排列规律隐藏一组,请幼儿睁开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你们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测、判断。

  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4、幼儿操作。

  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火车上小动物的座位是怎样排的?请几个幼儿戴头饰扮演火车上的小动物,让其他幼儿形象的感知座位的排列。娃娃又是怎样排队的?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几个幼儿扮作娃娃排好队,让其他幼儿形象感知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娃娃是如何排队的。请你在不粘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5、活动评价。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时

  (1)请幼儿观察盒子外面木珠排列的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木珠是怎么排列的。

  (2)穿项链:请幼儿从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的颜色、数量穿项链。

中班数学藏起来的花瓣教案2

  【活动内容】

  1.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重点)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难点:通过观察、判断动手操作等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尝试记录自己的活动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够将三个以上物体按大小或者形状进行排列。

  物质准备:

  1、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颜色笔若干。

  2、幼儿人手1份:幼儿用书第7页《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形盒子,摸箱。

  【活动过程】

  开始活动

  一、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

  师: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辫排列的顺序。

  3、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基本活动

  二、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

  师: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感知环形物体的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顺序:红、黄、黄,红、黄、黄……教师同时用标记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顺序。

  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

  4、师幼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黄、黄、红,黄、黄、红……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辫排列的顺序。

  三、猜想、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想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子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想、判断。

  教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四、幼儿操作。

  1、第一组、第二组:盒子里藏着什么颜色的木珠。

  师:请小朋友观察盒子外面木珠的排列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的木珠是怎么排列的,各是什么颜色?

  2、第三组、第四组:串项链

  师:请小朋友从摸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提示的颜色、数量串项链。

  3、第五组、第六组:猜一猜。(幼儿用书第29页)

  师: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你在不干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结束活动

  五、请1~2位幼儿将自己玩“猜盒子里藏的木珠”活动的记录单说给大家听,并验证猜得是否正确,记得是否清楚。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3)

——中班音乐活动藏起来教案3篇

中班音乐活动藏起来教案1

  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你的运道决对不可能久长,转眼之间就会处处遇灾殃,你的喜悦不过是梦中幻想…” 也许是天意,或者更像是注定了的,公爵家的女仆一时戏言唱出的词句,竟成了拉曼查的绅士堂吉诃德骑士生涯的真实写照。而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则以前所未有的清晰与残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主角拉曼查的绅士,“好人”阿隆索.吉哈诺,因阅读骑士小说而萌发成为游侠骑士,行侠仗义助弱扶贫扬名万世的念头,更名堂吉诃德,从此开始为人所耻笑而又艰辛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动弹不得,被驮在驴背上回到村里;第二次出行最终以被人装在木牢里带回村里告终;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学士装扮的骑士打败后郁郁寡欢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终一病不起。

  路然而,堂吉诃德所走的道路,之所以为世人所惊诧,不仅在于其艰辛,更主要在于其脱离现实。这其中,如果说“艰辛”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要说它的“脱离现实”是有现实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在当时或是今天,当一个人为之奋斗的希望无法达成时,我们怎么说?--“深表遗憾”,而如果他依然走自己的路,我们又怎么说?--“他是个疯子!”现实不像软土可以随意塑造,而活在现实中的人却又不像钻石那样善于包持本色,更何况在今天让钻石发生变化也并非难事。

  堂吉诃德在见到上古骑士的圣像后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这些圣人和骑士在世的时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侠仗义。我同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圣人,为神道而战;我是凡人,为人道而战。他们凭借自己的骁勇赢得了天国,因为天国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进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还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劳换回了什么……。”是的`,凭这样的梦想是不会换回太多荣耀或幸福的,然而,有着这样的梦想难道是一种罪过吗?试问一句,作为人就不应该有这样的理想吗?然而现实却又告诉我们什么?它说,“不”。所得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究竟得到了什么吧—伤痕,这只是他所得的一小部分。其它部分难以言表,不是不能,而是不忍。

  不然,就听听这位好先生是怎么说的吧—“噢,先生!但愿上帝能饶恕您,因为,想让世界上最为幽默的疯子恢复神智无疑是对天下人的冒犯。先生,您难道不明白一个神智正常的堂吉诃德可能有的益处绝对抵不上他的疯癫言行带给人们的乐趣吗?……他的每一言每一行可是都足以化愁苦为欢颜碍…”这算什么?对他的感恩还是赞叹?但这就是世人给他的赏赐。再来看看他的侍从又是怎么说的吧—“说实在的,说实在的,我端详过您老人家好多回,从脚尖一直到头发梢,没发现您有什么招人爱的地方,反倒觉得您挺吓人的…您老人家无美可言…”…无需再看别的,以上就足以说明人们对他的感情而我们的骑士他的所得又是多么的丰厚。

  最终有哲人说,以为世事能够一尘不变纯粹是痴心妄想,恰恰相反,一切都像是在轮转,确切地说是周而复始。春去而夏来,夏初则酷暑至,继酷暑的是清秋,接清秋的有寒冬,冬过重又见阳春,岁月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循环不止。唯独人生有限,犹如流光般地倏忽,去而无返,直抵永无尽期的冥世。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没有鸟。我过去是疯子,如今头脑已经清醒;我曾经是拉曼查的堂吉诃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但愿我的悔悟和真诚能够换回诸位从前对我的尊重。……”堂吉诃德的这番话出现在他生命的终点似是所谓的清醒却更像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与凄凉,讽刺与无奈。当堂吉诃德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时,他遗嘱的公证人刚好在场,他说,从未在任何一部骑士小说中看到过任何一位游侠骑士能像堂吉诃德那样安祥而*静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之上。

  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一对矛盾中极大的一个受难者,不*的冤魂。“这倒是很符合其赖以孕育的监狱环境,那里包藏着一切哀怨,汇集着一切悲伤。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4)

——中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3篇

中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1

  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园在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的注意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做事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并且做事没有耐心。本班幼儿个性活跃、好动的占大多数,*时活动课时,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有一定的难度,结合这一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能集中注意力观看动画片。

  2、知道做事要专心、仔细,逐渐养成专心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看动画片,知道做事要专心、仔细。

  难点: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动画片《小猫钓鱼》、图片、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带上头饰,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猫妈妈就带小猫到池塘边学习自己钓鱼。

  2、让幼儿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小猫钓鱼》,并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呢?

  (2)、小猫一开始钓到鱼了吗?为什么?

  (3)、为什么后来钓到鱼了呢?

  (4)、小朋友们说说怎样才能钓到鱼?

  (5)、教师小结:

  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组织幼儿继续玩钓鱼的游戏。

  延伸活动:

  让幼儿回家把《小猫钓鱼》讲给家人听,继续教育幼儿做事要有耐心。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中班的孩子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40分,因而教学中设计了中场游戏让学生恢复体力和精神。

  从整节课来说,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激励式评价,如通过表情(如微笑)、手势、肢体接触、小奖品等多种形式表扬或提醒学生,控制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猫钓鱼3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猫钓鱼1

  设计背景

  通过观察图片.图画.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现象力.幼儿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能用丰富的语言看图讲述故事,能够懂得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2.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和感受能力。

  3.尝试通过图片.试述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重点难点

  幼儿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够配合老师完成过程,不理解某些过程的做法。

  活动准备

  1.钓鱼竿。

  2.自制蜻蜓,蝴蝶和小猫头饰。

  3.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放音乐,引出课题。(2个钓鱼竿)

  2.老师头戴自制的小猫头饰.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

  3.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是怎么做的。、

  4.蜻蜓飞走了,小猫捉住了没有,它又回到了哪里。

  5.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又是怎么做的。

  6.蝴蝶飞走了,小猫空手回到河边,发现了什么。

  7.小猫说些什么,猫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8.小猫听妈妈说的话来没有,它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9.小猫和妈妈钓到鱼后,干什么去了。

  教学反思

  经过这次的活动有以下的"总结:

  1.在这次的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都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达到了动手的目的。

  2.幼儿能够很好的理解老师说的做法,提升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3.在准备的过程中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没有考虑周到,以至于有的孩子对有的过程不能太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够重视。

  4.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活动,让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筋,这样更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认识事物。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6)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 (菁选3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学会正确地读、写“0”。

  2、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朋友(书上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多多很开心,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乐乐也很高兴,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也觉得还不错,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为什么呢?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3、比较大小。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枝)0和1比,谁大?你是怎么想的?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三)教学书写“0”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3、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4、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5、请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四)我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0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猫钓鱼》。

  2、变换拍子节拍练习。

  3、六度、七度大跳练习。

  4、创作表演。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积极参与表现音乐,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歌词创编、为歌曲编故事并表演,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大胆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六度、七度大跳,停准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

  教具准备:琴、歌纸、录音机、投影、VCD、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感受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猫家请客,一大早就来了许多小动物,听,这是谁的的脚步声?

  放录音,请学生表演并说出音乐所表现的动物或说明理由。

  三、基础训练:

  ⑴感受节拍,作变换拍子练习。

  师:小动物们在一起,心里多高兴呀!大家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请同学们跟着它们的舞蹈节奏打拍子。

  ①分别放三拍子、二拍子的节奏。

  ②请学生说出两种不同拍子的节奏规律。

  ③出示练习:

  ●○|●○|●○|●○| ●○○|●○○|●○○|●○○| ●○|●○|●○|●○||

  (二)模唱练习。

  师:正在这时候,小兔子匆匆忙忙、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师弹奏模仿小兔子跑跳的旋律。

  学生模唱: 5 3 5 3 | 5 3 5 3 | 55 4 55 4 | 55 4 55 4 ||

  蹦 蹦蹦 蹦 蹦 蹦 蹦 蹦 跳得高 跳得高跳得高 跳得高。

  四、新歌教学:

  师:这时候,猫妈妈走过来,摸摸小兔子的小脑袋说:“小兔子第二次与乌龟比赛,吸取了第一次比赛的教训,取得了第一名,知错必改,真是个好孩子!”猫妈妈接着又说:“那天,我家小猫去钓鱼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师挂歌纸,放录音《小猫钓鱼》第一段)

  师:故事讲到这里只讲了一半,我请同学们一起帮猫妈妈把故事讲完。

  师生讨论创编第二段歌词。

  方法:教师先开个头:小猫猫把缺点来改掉。

  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创编歌词:接下去小猫继续做什么?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小猫怎样对待这件事?夸奖小猫的语气应该是暗淡还是响亮呢?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小猫钓鱼的态度。结果怎么样?

  范唱:教师 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学唱歌词:

  1、生朗读歌词。

  2、生跟琴学唱词(注意引导有感情地演唱)。

  3、生演唱歌曲一遍,指出错误并纠正。

  学唱歌谱:生跟琴唱谱两遍。

  出示两幅猫的图片,让学生听音乐后说说猫妈妈讲的是哪一只小猫,并说明理由,感受歌曲风趣、诙谐的风格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思想教育:

  师:小动物听了猫妈妈的故事受到了什么教育?(请学生回答)

  师:小动物们既玩得开心,又受到教育,它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五、启发学生创作:

  把歌曲编成故事并表演。

  六、结束课业: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3

  教学目标

  1.结合看图,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搞好,初步培养专心一志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2.学会生字和金字旁;懂得一块儿、怎么,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等词的意思;会正确抄写句子。

  3.会用下一会儿说一句完整的话。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小猫三心二意钓不到鱼,后来一心一意钓到了鱼的事。

  2.学会8个生字和金字旁,能区别多音字着和一、不的读音。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打出小猫钓鱼的幻灯片,用谁在赶什么的句式说图意。[板书揭题:小猫钓鱼]

  教学猫:说出哪个字也是反犬旁,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教学钓:金字旁,右边部分书空。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猫钓鱼)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

  (1)自由朗读课文:①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想想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课文有几小节,标上小节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做到正确地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

  没钓着(zháo)

  ①找出多音字:着

  空着手(zhe)

  ②小黑板出示一的变调

  一只蜻蜓一条大鱼一心一意

  一块儿一看一会儿

  通过教师领读懂得一在单独时读第一声,在第一、二、三声前读第四声,在第四声前读第二声的变调规律,(跟老师读一齐读)

  ③重点分析部分字、词的音、形、义。

  一条:量词,共几笔(7笔),一条()。

  气人:中间一横不要忘,气人是什么意思?

  怎么:*舌音。

  一心一意:是上中下结构,重点书写指导,并在本子上写一个。

  能:指导怎样记形?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三)再读课文

  (1)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写小猫是怎样钓鱼的?

  (2)师生讨论,指名回答。(小猫开始三心二意钓不着鱼,后来一心一意钓到鱼了。)

  (四)巩固生字词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练习:写出下列偏旁的字:金字旁()(),多音字组词。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每个3遍。

  (2)正确朗读课文,要求正确、连贯、不加字、不漏字。


藏起来的小猫语言小班教案(扩展7)

——语言奇怪的汽车小班教案

语言奇怪的汽车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仔细观察图片,了解故事的有关情节。

  3、尝试大胆讲述各种奇怪的汽车。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奇怪的汽车》、教学CD《奇怪的汽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汽车呢?

  幼儿讨论,教师及时梳理回应并提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看图初步理解故事。

  (1)出示图一、二,师:这是一只很聪明的老鼠。小老鼠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它

  是怎么做的?小老鼠搬得动大皮鞋吗?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把大皮鞋搬回家?

  (2)出示图三,师:看看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把大皮鞋搬回家的?

  (3)出示图四、图五、图六,师:小猴子是怎么把西瓜搬回家的?

  (4)出示图七、图八,师:小兔子 是怎么把萝卜搬回家的?

  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播放教学CD,幼儿完整欣赏。

  师:你听到故事里有哪些奇怪的汽车?(大皮鞋汽车、西瓜汽车、萝卜汽车)

  为什么说它们是奇怪的汽车?这些跟我们*时见过的汽车一样吗?(不一样)真是

  些奇怪的汽车呀。是怎样的汽车?(奇怪的汽车)

  师:想想哪些东西也能做汽车?

  4、结束。

  师:现在老师要施展魔术了,把你们都变成小汽车,小汽车们我们现在开车回家

  吧!

  附故事

  奇怪的.汽车

  有一天,小老鼠出门去玩,发现草地上有一只大皮鞋。它想:我把大皮鞋搬回家当摇篮吧。于是,它用力地推皮鞋,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呼呼,可还是推不动。于是,小老鼠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给皮鞋装上了轮子,“嘀嘀”,它开着皮鞋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小猴在西瓜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想带回家,可怎么也推不动。它把西瓜啃了一个洞,做成了驾驶室。再给西瓜装上轮子,自己坐在西瓜里,“嘀嘀”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小兔种的大萝卜熟了,它拔了一个大萝卜想带回家,可怎么也搬不动。怎么办呢?小兔啃掉一半的萝卜,做成了驾驶室,再给萝卜装上轮子,自己坐在萝卜里,“嘀嘀”,它开着萝卜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反思:

  活动中的优点:

  1、教师活动中教态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

  2、语速高低适宜、快慢适中;教材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师幼互动良好,幼儿参与度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都愿意说、勇于说、敢于说,踊跃回答问题。

  不足:

  1、活动准备不充分,事先没有检查相关教具的完整性。

  2、活动导入时,提问太过突然,且语调、语速没有把控好。

  3、完整欣赏完故事,大家一起总结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幼儿自己观察、总结故事中不一样的车,从而让孩子理解、明白“奇怪”到底是什么含义,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说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