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无机知识归纳总结,菁选2篇(2023年)
高中化学无机知识归纳总结1 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无机知识归纳总结,菁选2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无机知识归纳总结1
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②金属具有导电性;③金属具有导热性;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元素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它取决于金属的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1)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4)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
(5)根据与水反应的条件难易;(6)根据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情况;
(7)根据金属间发生的置换; (8)根据原电池反应,做负极的金属比做正极的金属活泼。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 | K Ca Na |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 Pt Au | |||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 | 强---------------------------------------------------→弱 | |||||||
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能力 | 弱----------------------------------------------------→强 | |||||||
金属与氧气反应 | 常温极易氧 化,燃烧产生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 | 常温形成氧膜,点燃剧烈反应 | 常温与氧气缓慢反应,高温下Fe可在纯氧中燃烧 | 铜加热与氧化合,其余难反应 | ||||
金属与水反应 | 常温剧烈 | Mg加热反应,Al去膜后反应 | 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 与水不反应 | ||||
金属与酸反应 | 可置换非氧化性酸中的氢 | 不可置换酸中的氢 | ||||||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 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与盐溶液反应 | 一般是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边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边的金属 | ||||||
氧化物与水反应 | K、Ca、Na的氧化物易和水化合生成碱,MgO与水缓慢反应,Al及其以后金属的氧化物均不与水反应 | |||||||
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 | K、Na的氢氧化物稳定,受热不分解,其余受热分解得到相应的氧化物和水,且它们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 |||||||
跟碱溶液反应 | Al与碱溶液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 |||||||
冶炼方法 | 电解法(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 | 热还原法(还原剂:C、CO、H2、Al等) | 热分解法 | 物理方法 |
高中化学无机知识归纳总结2
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 粗氨水 木焦油
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 木材的干馏可得 木煤气 焦碳木炭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
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3. 弯曲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4.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伸入Na2CO3溶液中? 为了防止溶液倒流.
5. 浓硫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和脱水剂.
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如何?
①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利于分层;
②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无味的CH3COONa而被除去.
③C2H5OH被Na2CO3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气味的干扰.
酚醛树脂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nC6H5OH + nHCHO--浓盐酸,加热→[ C6H3OHCH2 ]n + nH2O
2. 浓盐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3. 水浴的温度是多少?是否需要温度计? 100℃,故无需使用温度计.
4. 实验完毕的试管,若水洗不净,可用何种物质洗?
用酒精洗,因为酚醛树脂易溶于酒精.
淀粉的水解
1. 稀H2SO4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2. 淀粉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
(C6H10O5)n + nH2O--H2SO4 加热--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3.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生成,这可能是何种原因所致?
未加NaOH溶液中和,原溶液中的硫酸中和了Cu(OH)2.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