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14日 23:24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主持人感言五篇

发布时间:2023-02-04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主持人感言1  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大赛虽已结束,但是仍然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值得总结、值得探讨的东西。本次大赛无论对我个人还是整个主持人群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都被赋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主持人感言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主持人感言五篇

主持人感言1

  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大赛虽已结束,但是仍然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值得总结、值得探讨的东西。本次大赛无论对我个人还是整个主持人群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都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本次大赛秉承的宗旨就是选拔具有个性的主持人,探索全新的主持理念。实际上,大赛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这种宗旨的体现,并且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次大赛的各种题目设置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应出电视发展到了今天对主持人素质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是笔试,这是对一个选手综合能力的测试。我个人认为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主持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和医生、律师等相对应的专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持人具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复合式的知识结构。因此把笔试放在所有竞争之前,也许也会一部分选手造成负担,但是从整体而言,笔试不会让真正优秀的人才流失。

  然后,在半决赛中,几轮竞赛的命题开始真正考核每个人的主持理念和主持能力。这种考核是通过电视节目本身来进行,更真实地体现了每一名主持人的思维、学识、气质、风度和主持的基本能力和技术。第一轮是专业测试。我认为这一轮开始关注一个主持人把握现场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主持人区别于播音员的最大 不同就在于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荧屏上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一个载体,这是载体承载的是节目内容、嘉宾(被采访者)观点、舆论导向、自身风格等多维向度的丰富内容,而这许多内容最终是在主持人与他人沟通之中的碰撞与交流中完成的。所以,主持人的很大一部分技巧在于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动力直接关系到主持人成败、节目的成败。但是这种沟通又不是原生态的沟通也不应该是原生态的沟通,要经过电视化的策划、电视化的处理和电视化的表达。所以大赛规则规定本轮比赛在赛前主持人与被访者有一天半时间进行沟通,许多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应该让选手与对手完全现场地展开对话和交流。然而,我认为大赛的设计既是对电视化手段的深入理解,按照电视化的人际沟通需求来设计比赛,又是同时在考察一个电视主持人对电视理念的把握和对电视手段的运用。

  第二轮艺术阐释这个阶段考察了对于主持人而言极重要的基本素质:现场即兴发挥。但是这种即兴发挥也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之上的,所不同的是这样沟通的对象是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受众。因此这种即兴表达就理应区别于某些表演味过于浓重的个人表现。许多人把表达误解成了表演或表现,实际上就很容易把主持的基本点——交流与沟通淡忘掉。当时,我们所抽到的题是用三个词讲一个故事,但我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在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而是要表达我的观点、展示我的情感,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取得观众的共鸣。这样才能被真正认可和难以忘怀。

  然后一轮是引起广泛争议的英语问答。在我看来,的确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并不是英语播报,在日常工作中毫无疑问绝大部分时间使用的也是汉语普通话。但是在赛后我逐渐意识到,与其说考察的是英语水*不如说是侧重于展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气质。实际上大赛并不完全依据选手应答是否完全地道、准确、恰当来进行评判的,换句话说,纯粹的语言的因素在本轮之中并不占最重要的位置。本轮比赛更多的是考察一个主持人在面临一种较为特殊的非常态的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能否恰当处理反应了主持人的一种能力、一种气质。这同样是一个主持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有一部分选手尽管英语并不是很地道,但由于自身的那种遇事不惊、从容冷静的气质风度同样赢得了很高的分数。所以在赛后分析,本轮测试的重点仍是一种基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最有创意的是决赛形式,一方面它采用了观众投票的形式,百分之三十的评判权交给了观众,体现了对电视观众、对传播受众的认可;另一方面采用实际制作然后进行展播的方法,也体现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到了今天对新一代主持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那就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包括前期策划、采访,后期编辑、主持、制作等等,并且应该在节目和栏目中全方位、多角度、复合型地将自己的思维与栏目相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大赛决赛是我的电视作品的处女作,通过决赛我才更加完整地介入了电视。通过决赛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也罢、主持人群体也罢,其发展方向必然是集记者的敏锐、编导的思维以及主持人的现场表达与沟通能力于一体的新型媒体制作者。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次大赛既达到了探索全新主持理念的初衷又达到了选拔具有个性主持人的目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一直认为,主持人并不是通过比赛赛出来的,比赛并不能产生优秀的主持人。真正的优秀主持人是在节目制作的实践当中不断积累、提高和完善主持技巧和风格的。但是主持人大赛真正的意义在于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

  观众有可能认识到某人的确具备做主持人的一定才能,也让很多电视制作机构和部门把注意力投向某个或某些年轻人身上。所以,尽管大赛面向全社会招考但最终脱颖而出的人多是在这方面有基础有准备的人员。用比赛这种形式去创造一个主持人是不太现实,比赛只是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一个人的主持能力。主持人大赛对于主持人而言,主要的意义在于一种机会而不是一种承认,因为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时间和实践来赢得受众和时代的认可。

  另外对于主持人这个角色,通过大赛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主持人这个社会角色和很多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譬如医生、律师等)相比并不一样。主持人也许难以成为与这些专业性职业对等的一种职业,或者说主持人这一职业并不具备很多人想象中的很强的专业性。每一个主持人应该有他自己的其他专业,同时有他自己关于本专业的积淀与社会积累。所以我认为主持人大赛定位在全社会不限年龄、不限职业,通过一种社会性的招考方式而没有采用广播电视行业性的内部选送选拔方式,也正是基于主持人职业本身不具备强专业性质这一点而设置的。 对于主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主持人的非专业化的理念也许将起到一种推动和变革的作用。今后,也许兼职的、客座的、行外的(但决不是外行的)主持人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荧屏上,而且行外人的发挥应该会让屏幕更为精彩。

  大赛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撒贝尔。更多的人关注撒贝尔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今日说法》,这样无论个人还是对栏目都能够有效地运用主持人大赛的影响力提升自己。大赛之后人们开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了解撒贝尔,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赛之后有很多更新的机会来展现自己,但是这些不同的展现又必须让观众获得一定的新的、美的东西,同时新东西一旦把握不好又可能令观众产生一种反感,容易让观众误认为在借大赛的热浪炒作自己。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让大家在比赛后继续认可,二是不能显出心浮气躁。大赛后,主持《今日说法》时,压力也明显增大。因为观众看待这个栏目的眼光变了,他们急切地想看到撒贝宁有更精彩的表现,也不自觉地用全国大赛第一名这个标准来要求撒贝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赛也是一种动力,让参加了竞争的人能够不断在利用大赛的效应继续进步,得到更多的锻炼。而渴望竞争,渴望进步,渴望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能力也正是我参加大赛的初衷之一。

主持人感言2

  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职业!感谢她!能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电视这一行,了解了从事这份工作中的甘与苦,并有幸成为这支强大的电视队伍中的一员。虽然在这条路上有过很多辗转,但不同的路程和不同的风景也让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变得丰富而多彩;感谢她!让我从一名主持人,成长为《津沽乐韵》节目的制片人、国家一级导演、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的副总监。这个过程中实在有着百样滋味,正是这些酸甜苦辣的不同养分滋补了我、观众青睐的目光鼓舞了我,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与努力的可贵品质。

  我还想说:感谢那些与我并肩努力的同事们!在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团结与协作的道理。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成绩!

  最后我想感谢的是集团、台领导对我们播音主持队伍的支持与关注,为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施展空间。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份荣誉时,它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将用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努力去回报大家的厚爱!

主持人感言3

  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大赛虽已结束,但是仍然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值得总结、值得探讨的东西。本次大赛无论对我个人还是整个主持人群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都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本次大赛秉承的宗旨就是选拔具有个性的主持人,探索全新的主持理念。实际上,大赛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这种宗旨的体现,并且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次大赛的各种题目设置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应出电视发展到了今天对主持人素质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是笔试,这是对一个选手综合能力的测试。我个人认为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主持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和医生、律师等相对应的专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持人具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复合式的知识结构。因此把笔试放在所有竞争之前,也许也会一部分选手造成负担,但是从整体而言,笔试不会让真正优秀的人才流失。

  然后,在半决赛中,几轮竞赛的命题开始真正考核每个人的主持理念和主持能力。这种考核是通过电视节目本身来进行,更真实地体现了每一名主持人的思维、学识、气质、风度和主持的基本能力和技术。第一轮是专业测试。我认为这一轮开始关注一个主持人把握现场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主持人区别于播音员的最大 不同就在于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荧屏上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一个载体,这是载体承载的是节目内容、嘉宾(被采访者)观点、舆论导向、自身风格等多维向度的丰富内容,而这许多内容最终是在主持人与他人沟通之中的碰撞与交流中完成的。所以,主持人的很大一部分技巧在于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动力直接关系到主持人成败、节目的成败。但是这种沟通又不是原生态的沟通也不应该是原生态的沟通,要经过电视化的策划、电视化的处理和电视化的表达。所以大赛规则规定本轮比赛在赛前主持人与被访者有一天半时间进行沟通,许多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应该让选手与对手完全现场地展开对话和交流。然而,我认为大赛的设计既是对电视化手段的深入理解,按照电视化的人际沟通需求来设计比赛,又是同时在考察一个电视主持人对电视理念的把握和对电视手段的运用。

  第二轮艺术阐释这个阶段考察了对于主持人而言极重要的基本素质:现场即兴发挥。但是这种即兴发挥也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之上的,所不同的是这样沟通的对象是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受众。因此这种即兴表达就理应区别于某些表演味过于浓重的个人表现。许多人把表达误解成了表演或表现,实际上就很容易把主持的基本点——交流与沟通淡忘掉。当时,我们所抽到的题是用三个词讲一个故事,但我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在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而是要表达我的观点、展示我的情感,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取得观众的共鸣。这样才能被真正认可和难以忘怀。

  然后一轮是引起广泛争议的英语问答。在我看来,的确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并不是英语播报,在日常工作中毫无疑问绝大部分时间使用的也是汉语普通话。但是在赛后我逐渐意识到,与其说考察的是英语水*不如说是侧重于展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气质。实际上大赛并不完全依据选手应答是否完全地道、准确、恰当来进行评判的,换句话说,纯粹的语言的因素在本轮之中并不占最重要的位置。本轮比赛更多的是考察一个主持人在面临一种较为特殊的非常态的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能否恰当处理反应了主持人的一种能力、一种气质。这同样是一个主持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有一部分选手尽管英语并不是很地道,但由于自身的那种遇事不惊、从容冷静的气质风度同样赢得了很高的分数。所以在赛后分析,本轮测试的重点仍是一种基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最有创意的是决赛形式,一方面它采用了观众投票的形式,百分之三十的评判权交给了观众,体现了对电视观众、对传播受众的认可;另一方面采用实际制作然后进行展播的方法,也体现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到了今天对新一代主持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那就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包括前期策划、采访,后期编辑、主持、制作等等,并且应该在节目和栏目中全方位、多角度、复合型地将自己的思维与栏目相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大赛决赛是我的电视作品的处女作,通过决赛我才更加完整地介入了电视。通过决赛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也罢、主持人群体也罢,其发展方向必然是集记者的敏锐、编导的思维以及主持人的现场表达与沟通能力于一体的新型媒体制作者。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次大赛既达到了探索全新主持理念的初衷又达到了选拔具有个性主持人的目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一直认为,主持人并不是通过比赛赛出来的,比赛并不能产生优秀的主持人。真正的优秀主持人是在节目制作的实践当中不断积累、提高和完善主持技巧和风格的。但是主持人大赛真正的意义在于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

  观众有可能认识到某人的确具备做主持人的一定才能,也让很多电视制作机构和部门把注意力投向某个或某些年轻人身上。所以,尽管大赛面向全社会招考但最终脱颖而出的人多是在这方面有基础有准备的人员。用比赛这种形式去创造一个主持人是不太现实,比赛只是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一个人的主持能力。主持人大赛对于主持人而言,主要的意义在于一种机会而不是一种承认,因为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时间和实践来赢得受众和时代的认可。

  另外对于主持人这个角色,通过大赛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主持人这个社会角色和很多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譬如医生、律师等)相比并不一样。主持人也许难以成为与这些专业性职业对等的一种职业,或者说主持人这一职业并不具备很多人想象中的很强的专业性。每一个主持人应该有他自己的其他专业,同时有他自己关于本专业的积淀与社会积累。所以我认为主持人大赛定位在全社会不限年龄、不限职业,通过一种社会性的招考方式而没有采用广播电视行业性的内部选送选拔方式,也正是基于主持人职业本身不具备强专业性质这一点而设置的。 对于主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主持人的非专业化的理念也许将起到一种推动和变革的作用。今后,也许兼职的、客座的、行外的(但决不是外行的)主持人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荧屏上,而且行外人的发挥应该会让屏幕更为精彩。

  大赛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撒贝尔。更多的人关注撒贝尔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今日说法》,这样无论个人还是对栏目都能够有效地运用主持人大赛的影响力提升自己。大赛之后人们开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了解撒贝尔,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赛之后有很多更新的机会来展现自己,但是这些不同的展现又必须让观众获得一定的新的、美的东西,同时新东西一旦把握不好又可能令观众产生一种反感,容易让观众误认为在借大赛的热浪炒作自己。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让大家在比赛后继续认可,二是不能显出心浮气躁。大赛后,主持《今日说法》时,压力也明显增大。因为观众看待这个栏目的眼光变了,他们急切地想看到撒贝宁有更精彩的表现,也不自觉地用全国大赛第一名这个标准来要求撒贝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赛也是一种动力,让参加了竞争的"人能够不断在利用大赛的效应继续进步,得到更多的锻炼。而渴望竞争,渴望进步,渴望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能力也正是我参加大赛的初衷之一。

主持人感言4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大多数人跑快了便喜,跑慢了便悲,迷迷糊糊地跑到了头,一切都没有了,居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开始跑?我不愿这样,我跑我该跑的路,你超过我,落下我,都与我无关。我生来不是为跑步,而是为我的路而生的。”——参加主持人大赛前,我看到了这样的话,于是,很霸道的把它记在心里。今天,谢谢这些字句成全了我的此刻。

  当我站在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接过沈力老师和李瑞英老师手中的奖杯,我突然觉得无比惶恐。我们在年龄上的差距让我清晰的触摸到了时代的刻度,而无论时代怎么前行,主持人心里这把衡量社会价值观的尺子是统一度量衡的,我只有不断调校着它的精确度,才有资格站在这盏灯光下。我问自己,我调好了吗?时间停止了,这半年多的回忆瞬间风起云涌,裹挟着曾历经的忐忑与纠结,跌撞与疲惫,打磨与坚定,填满了我的血肉。我发现,原来真正的时间无法用任何记忆换算,它早已在我们不知晓处的暗夜,笔直向前,然后,等待着我们蹒跚而来…

  从复赛开始的半个月,感冒就像抽丝一般绵软着我的精神,但是有朋友说,感冒的时候,人最放松。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整个参赛的过程我都在看蒋勋的《孤独六讲》,他说孤独是必须捍卫的美学,保持孤独的状态可以让人在专注里忘却杂念和伤害。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人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这一点在比赛中透彻了很多。始终觉得,主持人间的比赛原本没有输赢,没有第一只有唯一。走出赛场就必须放下。书上说,眷恋过去固然美好,但懂得适时放弃才是珍贵。事实证明,它是对的。

  和那么多优秀的同行并肩,从没想过自己能得到金奖。也许,黑暗有时能导致清醒,光明有时也能造成浑浊,只有放下得失,不惧名利,心便自由。

  今天,是收获,也是归零。还是有太多太多的感激。仍要写出,此生不忘。

  谢谢我的母校*传媒大学,谢谢我的深造*人民大学,谢谢锻造了我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谢谢丰富了我的北京电视台,谢谢我曾经血肉相连的节目《读书》《养生堂》《传奇》,谢谢让我无悔扎根的《文化正午》,谢谢央视主持人大赛中每一个让我坚定的目光。

  谢谢我的妈妈,默默无语的陪在我的身边,日日夜夜。让我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还有,我的亲人们,谢谢你们每天都发来的短信,只有爱,可以使奋斗变暖。

  当然,还有未来。时间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取决于我们如何期许自己。我仍将继续耕耘在文化的土地上,做个踏实的劳作者,种出一个没有浮躁的时代。

主持人感言5

  大家好,我叫卓越,我来自爱尔艺术幼儿园。我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的小女孩儿。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主持人,像“星光大道”的老毕那样主持节目。我曾参加过少儿模特大赛取得了好成绩,在这次的比赛中我会继续努力,表现的更为出色的。请大家相信我、支持我。谢谢大家!

  小主持人参赛感言三)

  局主持人大赛终于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我感受到了自始至终的紧张气氛,高手如云,才艺是五花八门,可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获得了三等奖。这和我赛前预想的一点都不一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赛前对困难准备不足。当遭遇对手的积极态度时,没能及时调整自我的大意。

  二、缺乏正常的比赛心态。只想着赶紧比完了就算了,没有想着去怎样比?

  三、赛前轻敌。感觉自我是个老手了,有些放松自我。致使这次比赛成绩很不理想。

  回到家中,老公问起我的成绩,我流下了泪水。老*慰我,说我们可以从头再来,是啊,不再流泪,一起坚强!就承认这次败了,那又怎样呢?下次永远都有,努力也永远有机会。不能忘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没有失败,胜利又有何珍惜呢?

  我不会放弃 ,也不会认输,更不会颓废,就算面对失败,我做不到这些!我像是一只欲火重生的凤凰,前方路的荆棘又怎比杜鹃重要?这次的失败,是几千年火的煎熬,我盘旋在烈火上空渴盼成功。做最强的自我!别说我完了,总有一日,我还会振翅高飞!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这两天还在一直回味这比赛的点点滴滴,我会像我的参赛感言说的那样:“不论结果如何,我的脚步不会停歇,因为我一直在路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