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02日 12:52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3篇

发布时间:2023-02-02 15:55:06 来源:网友投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3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1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12.8/8=/10

  8= 12.8×10

  =128÷8

  =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

  (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1练习九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九第5、6、7题。

  四、总结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活动三: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活动四:巩固练习。

  1、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画线段图。

  2、完成练习五中部分练习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活动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5吨水,水费是10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20元。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三、探究新知。

  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元?

  自学指导一:

  1、理解题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2、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你能列出等式吗?

  4、解比例,检验,作答。

  小结: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检验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例6: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自学指导二:

  1、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2、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要捆x包。你能列出等式吗?

  3解比例,检验,作答。

  检验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交流总结:解答用正、反比例解的应用题的步骤: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四.巩固延伸: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3、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几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