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北屯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有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达到“会做人会学习会办事会健身”的成长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 15 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 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 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北屯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便对学生在一个阶段中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鉴定从而了解和评估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状况为学生本人、教师、家长提供学生发展状况的有关信息有助于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一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革学生评价的目的、内容、主体和方法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新的评价体系是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学生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在学业、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和艺术等诸方面获取丰富的学习经历以及通过评价反映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表现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状况创设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教育环境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三使评价结果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评价内容与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是现阶段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前提条件也是《办法》制定的基本要求。根据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目标注重评价内容的有效性、评价手段与方法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可用性。通过评价程序与环节的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制度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使学生高中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并成为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依据。
二、评价目的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其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其次是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并促进教师发展第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终结性评价结果要为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或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提供参考。
三、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努力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全面性原则。在评价内容上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要充分重视学生品行道德和世界观的树立导向也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评价。注重学生各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通过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3、发展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的实施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4、多样性原则。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学生互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法采用等级评定、描述性评语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不同评价主体的互补性、不同评价方法的优越性努力使对学生综合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从而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5、公平性原则。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中建立健全评价的相关工作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评价制度改革积极配合和参与新课程评价改革实践。将评价的有关规章制度和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保证评价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6、实效性原则。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坚持科学合理、简明扼要有较强的可评性和操作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力求做到科学、真实、全面、客观尽可能在相对的同一群体中能
够真实、合理反映学生的差异和特长发展状况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认同评价结果增加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四、 评价机构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德育处负责监督、指导和组织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各年级和班级要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的人员构成和职责如下
一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组 长朱安华
组 员肖远刚 王岩 张玉梅
秦文 李权德 石霞 张伟芳
各班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家长代表、学生代表
2、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学校全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敷衍了事。根据审议、复议制度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及时对评价实施的过程、效果进行评估表彰先进惩戒违规违纪人员。
二年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由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结合本年级实际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
2组织部署本年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3对各班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
4裁决年级内综合素质测评纠纷做好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的思想工作
5审定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相关材料。
三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会成员、班团委会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布置安排本班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制定具体操作方法做好综合素质测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审核本班同学综合素质测评各方面的等第审议公告和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3做好综合素质测评中的思想工作和与综合素质测评有关的其他工作。
五、评价内容
(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管理和实践模式一支队伍建设——一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中心德育工作三大抓手——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良好人格教育各年级德育工作五大支点——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环境卫生意识教育、后进生转化教育德育工作两大原则——多样化原则和实效性原则的内容逐条评定。从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6 个维度分解成 19 个要素66 个要点124 个参照点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详见评价细则
(二) 、6 个维度 19 个要素66 个要点124 个参照点、 内容 要素 要点 参 照 点 道 德 品 质 1、 道德 观念 1、世界观 1、认识、理解客观世界,辨别客观事物 2、人生观 2、正确看待人生规划发展目标 3、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对事物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4、爱国主义 4、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 5、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了解中国国情有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思想 5、集体主义 6、关心集体有为集体争光的愿望和行动
2、 道德 情感 6、荣誉感 7、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不做有损国格和国家荣誉的事 8、珍惜集体和个人的荣誉 7、责任感 9、具有对社会、集体、家庭、他人和个人的责任意识 10、感恩家庭感激社会 3、 道德 行为 8、文明 11、举止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中学生行为规范 9、礼貌 12、尊敬他人善待他人 13、谦恭礼让注重礼节 10、诚信 14、待人诚实表里如一言而有信不弄虚作假 11、守纪 15、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12、勤俭 16、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 17、不追求奢侈生活俭朴 13、节约 18、珍惜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果反对浪费 14、孝敬 19、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 20、承担家庭责任履行家庭义务
公 民 素 养 4、 政治 素养 15、政治
常识 21、关心知晓时事 22、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 16、政治
觉悟 23、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4、明辨是非有为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意识 5、 法律 素养 17、知法 25、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常识 18、守法 26、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19、用法 27、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合法权益 6、 文化素养 20、科学素养 28、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具有科学探索意识并努力实践 29、具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 21、人文素养 30、掌握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常识 31、学习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 7、 信息 素养 22、信息意识 32、具有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23、信息知识 33、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24、信息能力 34、具备搜集、传递、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25、信息道德 35、能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信息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8、 技术 素养 26、技术意识 36、认识技术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27、技术知识 37、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 28、技术能力 38、能利用掌握的技术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 公民 意识 29、公民权利 39、具有民主、法制意识依法行使公民权利 30、公民义务 40、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0、 31、社会意识 41、关爱社会热心公益
社会 公德 42、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富有正义感 32、社会责任 43、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 44、帮弱助残 45、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学 习 态 度 与 能 力 11、 学习 态度 33、学习目的 34、求知欲 35、学习兴趣 46、认识到学习是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7、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8、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6、意志品质 49、克服学习困难持之以恒
50、完成学习任务 37、探究意识 38、创新精神 51、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和活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有自信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39、服务社
会意识 5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 54、主动服务社会
12、 学习 能力 40、学习 规划 55、确立学习目标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56、根据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41、学习 方法 57、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58、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59、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寻求新颖、独特、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60、养成自我总结、反思的习惯 42、自主 学习 能力 61、课前阅读教材找出疑难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笔记 62、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认真记录知识要点做好课堂练习 63、独立完成作业形成错题记录及时纠正作业错误 64、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65、单元、模块和学科课程结束时及时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66、反思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67、调整学习策略 43、合作 学习 能力 68、根据学习任务和需求选择合作伙伴 69、 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共同确立学习目标 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 70、学会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助 44、实践 能力 71 认真上好实验课操作规范安全 72、在学科实验中形成搜集材料、设计方案、选择工具、制作模型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社团活动中通过设计方案、调查研究、分析处理材料、事实记载、解决问题等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交 流 与 合 作 能 力 13、 交流 能力 45、交流意识 74、有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46、交流态度 75、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76、语言真实感情真挚 47、交流方式 77、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形式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 14、 合作 能力 48、合作意识 78、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愿望 49、团队精神 79、积极参加团队活动主动承担任务 80、在团队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帮助 81、在出现问题时能客观地分析问题并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 50、合作方式 82、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制订合作计划 83、发挥优势分工协作
运 动 与 健 康 ...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