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7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7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令狐波涛来源:《现代交际》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令狐波涛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
[摘要]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竭尽毕生精力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这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的核心,对我国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55-02
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对我国现代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
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从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是一种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即是一种终身教育。
“社会即学校”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指组成部分。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之所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他还形象地比喻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开了。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就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都担负起教育的职能,这样才能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使学校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真正把学校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办。由此可见,“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是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纳入了生活教育的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社会即学校”反映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那么,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学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里,陶行知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的关系,明确指出,“做”是“教学做合一”的中心。他还以种田和游泳为例,指出“种田这种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主张,是针对当时国内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以“教”为中心的现象提出来的。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反对以文字书本为中心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做法,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分离的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病,收到了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良好效果。可以说,“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教学方法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他对教学领域的一大贡献。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他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做出的最大努力。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说之一。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教育理论,对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把社会生活与教育,改造社会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人才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革社会的精神。”这一主张与我们今天开展的素质教育确有相通之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主张以“做”为核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和智力。目前,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陶行知主张培养创新人才,开发人的创造力以及进行创造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又为我们实施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推行大众化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所享有。他说:“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惟一的教育。大众必须承认它,而且运用它来增加爱自己的智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所以,生活教育的主旨就是应该根据人民大众生活水平需要来发展教育,人民大众需要怎样的生活,就进行怎样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对一切为少数人服务的旧教育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众化教育的主张。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可以看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不只仅仅以学校和学生为对象,而是扩大到整个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这说明,推行生活教育是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更为广泛发挥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陶行知所倡导的大众化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普及教育。目前我国实施的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建设,也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教育,这和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篇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开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根底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根底,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
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
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
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无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
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开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
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
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
开展。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开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99
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珍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其涵义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事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再次,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社区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社区教育可以认为是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的生活教育。他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他认为“社会即学校〞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沟通起来、联系起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从空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少年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其任务也就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使教育社会化。按照生活教育理论来理解,社区教育的使命在于用文明生活指导、改造落后的生活,用积极的教育取代消极的教育,从而促进人的社会化,推进社会的开展和进步。可见,社区教育与生活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社区教育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根底。在我国社区教育一般被理解为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样,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就应逐级放权,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各社区那么应该给社区学校的管理者在人、财、物的管理上的更大的自主权,给学校一定的教材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并且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近代教育开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篇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
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
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智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并且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15年11月
篇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Themanuscriptwasrevisedontheeveningof2021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
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99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其涵义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事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再次,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社区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社区教育可以认为是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教育。他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他认为“社会即学校”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沟通起来、联系起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从空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少年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其任务也就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使教育社会化。按照生活教育理论来理解,社区教育的使命在于用文明生活指导、改造落后的生活,用积极的教育取代消极的教育,从而促进人的社会化,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见,社区教育与生活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社区教育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在我国社区教育一般被理解为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样,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就应逐级放权,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各社区则应该给社区学校的管理者在人、财、物的管理上的更大的自主权,给学校一定的教材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并且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
且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篇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其涵义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事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核心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
.
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99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其涵义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事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再次,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社区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社区教育可以认为是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教育。他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他认为“社会即学校”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沟通起来、联系起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从空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少年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其任务也就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使教育社会化。按照生活教育理论来理解,社区教育的使命在于用文明生活指导、改造落后的生活,用积极的教育取代消极的教育,从而促进人的社会化,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见,社区教育与生活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社区教育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在我国社区教育一般被理解为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样,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就应逐级放权,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各社区则应该给社区学校的管理者在人、财、物的管理上的更大的自主权,给学校一定的教材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并且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篇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不但有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实践相伴随的理论探索也非常丰富。集陶行知思想大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现代教育潮流的、充满无限活力的是生活教育理论。
早在1921年,陶行知目睹旧中国教育“守陈法而不革,拘故步而自封”,教师闭门教书,学生埋头读书,教育与时势严重脱节,与学生个性发展严重分离的情况,对腐朽没落的旧教育、旧课程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而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
必需的教育”。陶行知进一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以生活做中心”。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
人是死人。”生活即教育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生活决定教育”。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同,因而受到的教育不同,过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杜威“学校即社会”,而主张“社会即学校”。就如鸟儿放飞于空中,可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如此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更广,更活。“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场所,也即教育场所。”凡是社会空间所有的一切有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成为资源,学校的教育
教学不仅要把学校的全部生活作为教育的材料,而应把社会生活纳入学校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
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具体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他所谓的做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
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他的“做”有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各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教材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教材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远离生活。因此,一方面学生因陌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觉得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的编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的做到知识的呈现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熟悉的经验范围之内,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此外,由于高考现状,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翔普遍存在,学生的生活能力低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中得到启示:就是把生
活本身当作一种教育,利用生活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在生活中学会生存。
陶行知一再强调要将“死教育”变为“活教育”,也是力图使教育不离开发展的学生和变革着的社会生活。“社会即学校”的办学理念,对传统学校的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社会即学校”要求改革传统学校的时空观。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二、“社会即学校”要求改革传统学校的办学主体。传统学校是被少数有钱人所垄断,所占有,广大人民群众被拒之门外。三、“社会即学校”要求改革传统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内容。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他消灭了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力,他不教学生用脑。总之,他主张把学校和社会连成一体,面向社会生活,面向人民大众,把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都当成教育的场所。显然可见,陶行知倡导“社会即学校”并不是把社会和学校截然等同,而是要冲破传统学校的桎梏,
打破当时少数统治者对学校的垄断;更不是要取消学校,宣扬“学校消亡论”,只是要建立一种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民大众所享有的新型
学校来取代“老八股”、“洋八股”教育,和取代社会生活根本脱离的传统的“死
学校”。在“社会即学校”理论中我们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第一,“社会即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第二,“社会即学校”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严格界限,它注重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
的情感处于自由、安全、宽松的状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第三,“社会即学校”赋予了学校改造社会的功能。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在陶先生看来,教学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学来做才是真学。这样的理论是培养手脑双挥的创造性人才的法宝之一。
与当今世界的教学研究成果—“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或是学习的积极性”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和精致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充分综合地考量“教”、“学”、“做”三因素的全面介入和彼此互动,尤其是“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协同“合一”;所谓精致性就是指在审慎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需要的基础上,精密地制定“教”“学”“做”的侧重内容、情境时机及其“合一”的力度与程式,使能力的培养既不流于虚泛,也不会觉得枯燥。此外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篇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RevisedbyHanlinon10January2021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99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其涵义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事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再次,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社区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社区教育可以认为是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教育。他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他认为“社会即学校”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沟通起来、联系起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从空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少年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其任务也就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使教育社会化。按照生活教育理论来理解,社区教育的使命在于用文明生活指导、改造落后的生活,用积极的教育取代消极的教育,从而促进人的社会化,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见,社区教育与生活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社区教育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在我国社区教育一般被理解为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样,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就应逐级放权,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各社区则应该给社区学校的管理者在人、财、物的管理上的更大的自主权,给学校一定的教材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并且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