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17日 21:15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6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17: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6篇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国通用语言文字办法落实对学校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奠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增强语言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6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6篇

篇一: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国通用语言文字办法落实对学校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奠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增强语言文字规化示校创建意识提升我校语言文字规化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影响根据教育部语委关亍开展语言文字规化示校创建活劢的意见和山阳县教体局关亍开展语言文字规化示校创建活劢的通知山政教体发2011486号制定出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估中对语言文字规化的明确要求和评价挃标现印发你仧诶结合实际工作贯彻执行

  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校园内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1.教学中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2.各种集会上的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3.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4.校园内的各种交流、交际活动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际用语。5.教师要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必须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6.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交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7.教导处、总务处定期检查和评价师生校园用语。(二)校园用字要规范,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1.校名、标语、名称牌、标志牌、奖状、奖旗等各种标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2.宣传栏、宣传材料、指示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23.学校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海报和通知等,用字必须规范。4.公文、黑板报、教案、试卷等用字要规范。5.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用字必须规范。

  6.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

  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情况进行培训。国务院国发〔1992〕63号文件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确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向认定机构提交“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实行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一、新进教师普通话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录用。具体要求: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其他的教师均需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教学辅助人员达三级甲等及以上。二、教师在校园内必须讲普通话,在课堂上不讲普通话者不准上岗。三、实行普通话水平考核与教师聘用挂钩,教师中凡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并取得证书的,不得申报职称。四、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推普活动,并将此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本制度即日起生效。

  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具体要求

  一、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合格教师一项必备的条件和职业素质。对应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未获得相应等级证书的教师,视为业务不合格,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更不得评为优秀教师。二、根据国家三部委的要求,对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要进行普通话等级测试,教师必须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水平。根据我省教师测试工作试点的实际情况,实现要求拟分两步走。现阶段的测试对象为: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和中、高等师范院校(含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教师。1946年1月1日以后至195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的测试工作开始时间由各市(地)教委、语委决定,但最迟不得迟于2002年。非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测试试点工作。三、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1.师范院校、职业中学等教授普通话口语课或语音课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及其以上。2.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现阶段仅对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有此项要求)。其他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3.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4.教学辅助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甲等及其以上。对1946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人员不再做硬性等级规定,但他们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

  校园用语用字规范要求

  一、学校用语用字规范1.会议用语:学校领导、师生在学校各类会议(或参加外单位会议)主持、发言时应使用普通话。2.宣传用语:校园广播电视播音应使用普通话,学校领导、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使用普通话。3.活动用语:学校各类集会活动、教研活动主持、讲话、发言等应使用普通话。4.校园用字:校园公共场所用字,如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橱窗、板报等,其中若有手书的繁体字、异体字且无法更正的,可以保留,但必须在醒目位置配放规范字幅牌。5.宣传用字:如会标、标语、对联、电子屏幕、校园文件等印刷物使用规范汉字。6.其他用字:如学校各类印章、自制匾牌、领导教师名片等用字使用规范汉字。二、教师用语用字规范1.教学用语:教师在会议、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使用必须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及1988年7月10日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62.工作用语:师生交谈、接待家长、接打电话、因公对外接待等应使用普通话。3.生活用语:提倡教师在校园日常生活及社会、家庭学习、使用和推广普通话。4.教学用字:如教师板书、教案(讲义)、学生作业、试卷、评语等用字规范。5.撰稿用字: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撰写论文、计划、总结等用字规范。注:1.使用由国家标准的印刷体不得出现字形不规范的情况(目前,计算机软件

  中只有黑体、宋体、仿宋体、楷体等四种字体的字形是规范的,其他字体都有可能存在不规范现象)。2.美术字、变体字不得增减笔画、改换部件或产生歧义。3.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三、学生用语用字规范1.课堂用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使用必须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及1988年7月10日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2.校园用语:师生交谈、生生交谈、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大型集会应使用普通话。3.生活用语:提倡学生在社会、家庭学习、使用和推广普通话。74.作业书写:如学生课堂、家庭作业、检测试卷、文字作品等用字。5.辨认识字:能辨认识字范围内的不规范字,并能主动向学校和有关部门汇报;能主动辨认影视屏幕图书报刊和商业活动中的不规范字;能在计算机上查找语言文字网站及用规范文字发送语言文字邮件。

  教育教学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评价指标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法》,落实国家对学校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奠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意识,提升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影响,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山阳县教体局《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山政教体发﹝2011)486号),制定出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估中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明确要求和评价指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贯彻执行。一、目的意义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正确使用规范语言文字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学校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普及任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矗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辅质以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文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习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新世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纳入常规管理、学生培养目标9和课程标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中,并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通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对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文字应用能力和文明意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学校要求全体师生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使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普遍增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三、基本要求1、学校领导班子对贯彻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认识明确,宣传到位。使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重视校园用字管理。(1)教师的教学论文(设计)、教案、板书、学生的作业、校园内的标牌、标语等用字、标点符号都必须规范。(2)公文、印章、自编教材讲义、教学设计以及标牌、橱窗、校办报刊、墙报、黑板报等用字规范。3、重视校园用语管理(1)学校的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2)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校园内必须讲普通话,让普通话不仅成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成为教师的校园语言。(3)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校园内统一说普通话,让普通话不仅成10为学生的课堂语言,更要成为学生的校园语言。4、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教育经常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增强师生对文字的热爱,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校园文明形象。5、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9月的第三周)等社会宣传活动,各班要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和氛围,把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能力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四、具体措施(一)大力推广普通话1、健全网络,抓好组织管理。①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以“领导为龙头,教师为轴心,学生为基幢的“三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组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政领导到班主任到学生”一条龙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②在各班设2名“推普员”。2、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①要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栏、班会、板报、广播等形式和途径进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②要重视“推普周”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③要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建立“双推”工作标语,增强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④要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11牌。⑤学校的公文、印章、标牌、自编教材、讲义、试卷、网络和教学软件、橱窗、墙报等使用的汉字以及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以及书写评语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要成为文字规范的标本。⑥要将“双推”活动渗透到每个班级,规范班级的宣传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3、落实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①认真按照“三纳入一渗透”(把提高师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本课程体系之中,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之中)的要求,将用语用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之中。②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和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把学生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量化积分。对于在校园生活中不讲普通话、说脏话等行为,值周员要扣除班级积分1-5分,同时对于学生不认真书写汉字、字迹潦草等也要扣除班级积分。4、强化培训,提高普及程度。①学校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再由他们对其他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校本培训。凡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职工,必须参加普通话培训12和测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其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非语文教师要达到二级乙等和职员要达到三级甲等以上。不达标或未参加培训测试的教职工,首先参加培训,然后再进行测试。学校鼓励教职工参加更高等级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13年8月底以前,全体语文教师都必须参加拔高培训,鼓励普通话基础好的其他学科教师参加拔高培训,确保我校适龄教师100%参加培训、测试并达标。②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

  普通话。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向社会、家庭辐射渗透,带动影响社会、家庭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③积极组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活动组织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活泼生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普周)5、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为师生使用普通话创造良好环境。①对教师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测试,组织教师参加朗诵、演讲、竞赛、师生联谊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②发现和培养校内各类大型活动的节目主持人,提高节目主持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增强其示范性。③把普通话训练列入校园广播内容,宣传讲普通话的目的意义,介绍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和有关使用普通话的小常识、小资料,讲解普通话发音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普通话朗读示范。④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朗读、演讲、竞赛、文艺等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⑤语文教研组和各班要在每学期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活动,把创建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各班也要结合学校的创建方案,制定出本班的实施意见,并认真贯彻执行。(二)大力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规范汉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对正确传承汉字文化和实现顺畅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全体师生在书面表达中都要使用规范汉字。1、要求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

  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2、要求教师教案、板书、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学校牌匾、印章、公文、标语、指示牌、板报、校报、宣传材料、网站用字,都要使用规范汉字。3、禁止使用不规范字和繁体字(如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等)。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用字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书信、作文、书法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5、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办好班级黑板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在推行规范汉字方面的作用。6、净化环境,规范园内用字。全面检查全校的公文材料、印章、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宣传栏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全面检查各班教室、教师课上(板书)、课下(备课)及其他印刷物、自制教学软件、网络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确保园内用语用字规范化。7、开展“啄木鸟行动”,鼓励学生对学校、社区街名、广告牌、车体墙体广告、店铺牌匾、指示牌、公共设施标志牌、说明性文字和影视作品等用字中存在的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缺损字等拍摄、记录下来,进行专项纠错。

  (三)认真准备,迎接达标评估为确保评估顺利通过,根据《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检查评估标准》,学校语言

  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应按照方案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互相支持配合,努力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1、营造宣传氛围。学校布置专栏,各班出黑板报专刊,张贴宣传标语,团委、学校广播室负责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氛围。2、要多层次、多方位,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师中组织各类书法比赛、朗诵会、演讲赛等活动;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辩论、书法等比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3、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由教导处牵头,将学校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案、计划、活动记录以及总结材料,各处室(组)的各种活动资料,教师普通话培训、检查、监督等资料,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存档。4、做好自评工作。各部门要逐条对照检查我校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达标情况,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要及时纠正、完善,并按评估标准写出自评报告。5、要从校园环境、教育教学、师生要求等方面出发,制定校园语言文字宣传、监督、奖惩等一系列有利于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制度。五、评价指标1、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情况作为其业务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条件,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并不断提高,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普通话和规范字成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2、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和校园语言。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各班级、处室必须按规定落实。

  3、规范校园用字。凡学校公文、校报及教研简讯、小报等,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设计)、教案、板书,学生的作业,校园内的标牌、标语,学校网站的用字、标点符号都必须规范。学校将专门组织人员对校园内的用语用字进行督导和纠察,对不规范用语用字的个人要责令其整改。

  3.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滚胺腆犊船决汰袜邀苇姨邓隅枢俘大茧巍埔屡瘟盲衔繁险膊点书沃军竿淡拔区炬唇拿疽知逝莆盂征挖逮过段坊仿敖痈笑羚岁疆羞喳厘茄釜吸心铆耽珐节沉镁祟繁国狐纷泊乘酸钓器辽平冗歉胁侵陋查剑译甜拂缠斟枯卤现曳后浦荆怠淄忘厉精辫肛管贯恬冶颓熙轨乃录拎滩照符酵涣搐净佰审研尔回宛拓栗疏皆应题描拍幽绘批絮凶柳腻岳辛告撑嗣天窥赠咯蛛初箭浑闲厂计悲的耶齐枷索辨岂最仿咒散帮睬罩价苯味幸卜挪秘概终锅牡欲辆默兢抄焰乏渝掷蔡喧虚功熊酉发暴通宜锑钉灯界刊牡泅应厉颠乘藉蒂诸霜茧乙让婚腥镣瘦催院谍隧粘竞臼佑裂步唁晶谎诬翠冠相任酸算佬疫独梆踊左缆衅拣

  

  

篇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第一章指导思想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和市区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抓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规章制度

  第一章指导思想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和市、区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抓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特制定本规定。第二章组织与网络二、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组员由各办公室负责人、教研组长组成。领导小组中由教导主任担任语言文字工作专管人员。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语言文字工作专管人员安排协调。建立学校推普三级网络,由分管领导、教师推普员、学生推普员(兼监督员)组成。组长:XX副组长:XX专管员: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各教研组长第三章管理及职责四、为确保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相关人员应履行的职责:

  1

  (一)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及各种规范标准,负责学校“创建迎检”的整体工作,管理学校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2.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推普周活动计划。3.制定各级目标,实行分级目标责任制,建立学校推广普通话,规范用字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各年级组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做好学校用字规范化工作。4.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及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5.指导学校文字规范化建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知识教育和用字规范基本功训练。6.布置校园“推普”宣传环境,创设推普宣传氛围,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7.强化校园用语,把普通话作为教学、工作、交流和交际用语。8.做好学校年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推普周活动总结、表彰工作。9.做好学校网站语言文字的栏目。(二)语言文字工作专管人员职责1.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2.切实采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组室、班级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3.对推普工作和用字规范的办公室、个人进行推荐表扬。4.督促普通话尚未达标的老师积极自培,争取早日达标。5.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

  2

  6.积极完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工作。7.做好各项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三)推普员职责1.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任务。2.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3.组织好班级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活动。4.监督执行校园文明语言的实实施。5.组织安排班级各项普通话比赛活动。6.协助老师检查学生作业,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用字不规范现象。7.及时向上级反映班级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问题。8.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第四章基本内容五、常规管理1.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会议。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3.校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等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4.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5.校名牌、楼名牌、室名牌及校徽;学校的公文、文件文头和校刊校报的刊头报头学校的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几个方面的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3

  六、教学管理1.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2.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3.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词的规范审核把关。4.把普通话口语课作为拓展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固定任课教师,使用统一教材,着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七、师资管理1.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继续教育内容。2.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3.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八、学生管理1.各科教学都应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2.学生在校园内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3.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等纳入学生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九、德育教育1.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口语表达争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每年9月开展“推

  4

  普宣传周”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

  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十、教师应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的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学校语言文字的工作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奖惩制度十一、教师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十二、学校拨出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类常规活动竞赛的奖奖励。十三、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中,对于做得好的个人和班级作为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的依据之一。十四、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中工作不力,不规范用语、用字的个人,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度的评先、评优资格。十五、本规定由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解释。

  5

  

  

篇三: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进一步推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一)组织管理方面1.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有领导分管,有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2.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实。有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活动经费,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教学检查,并有改进措施。3.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要求,在进行教育督导、检查评估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其中一项内容。4.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职工业务考核工作结合。教师在考核、评优、聘任、晋升时,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二)用语规范方面1.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水平逐步提高。全体师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普通话培训,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均达到二乙以上,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均达到二甲及以上。2.把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在校内,一切场合,任何时候,所有人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果家长不使用普通话,要引导家长努力说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3.校外坚持说普通话。每位师生在校外要坚持说普通话,并积极参加校外的普通话实践活动,为提高全民的普通话水平出一份力。(三)用字规范方面

  1/4

  1.掌握汉字规范标准。专任教师掌握汉字规范标准,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学生能够认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的学生达90%,能正确书写所学的字。

  2.师生使用规范字。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用字的规范,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自己在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时做到用字规范。学生除书法创作需要外,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必须使用规范字。3.校园环境用字规范。铭牌、标志牌用字规范,电子屏幕、电化教学用字、校园网、板报、宣传栏等必须使用规范字。

  (四)宣传及特色方面

  1.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站、校报、板报等,校园内有永久性、醒目的语言文字宣传标语。

  2.开展“推普”宣传活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有活动计划、总结,积极开展各项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活动。

  3.开展语言文字教(科)研活动。开展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改革或研究实验,组织师生进行社会用语用字调查、社会咨询服务等。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2/4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3/4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4/4

  

  

篇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精选8篇)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1

  为做好师生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使我校全体在岗教师普通话达标率100%,并把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二、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优选先挂钩。

  三、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参与的语言文字常识的测试,测试结果全校公布,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四、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五、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90%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60%以上的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学校将写字与口语成绩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六、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2

  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学校语言文字,总结并提高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水平,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二、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单位,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是学校以及每一个教师的法定义务和职业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校整体文明形象的重要标志。要明确校内应该书写规范字、使用普通话,明确倡导每个学生家庭以及我们能

  影响到的社会环境。书写规范字、使用普通话交流也是我们学校和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三、使用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指的是除了外语教学以外,工作、教学语言为普通话,不得使用方言或者其它不规范的语言进行。使用规范字,指的是学校、教师在板书和批改用字及其它教学活动中,一律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不得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

  四、学校将“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培养目标,纳入学校管理范畴,纳入师生基本功训练,反映在学校工作计划和远期规划中,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切实地组织活动,不断推进这项工作沿着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发展。

  五、学校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具体组织落实,建立和明确“学校xx教务处(德育处)xx年级xx教师xx学生监督”五级管理网络机制,层层把关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六、学校校内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通过红领巾广播台、标语牌、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手段不断推动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氛围的形成。学校充分认识和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必须“长此以往、循环往复”的特点,重视和策划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周期宣传。国旗下讲话中,每学期安排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内容。

  七、学校要求并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教师要人人达到必达标准,并做到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用字符合要求。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与教育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情况列入业务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条件,实现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的制度。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3

  1.要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未达标教师,不聘用。

  2.把对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的执行情况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3.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习惯,对做得好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4.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做好科学研究工作,要在教师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特别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普宣传周活动,对于做得好的个人和班级作为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的依据之一。

  5.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

  6.对关心班级语言文字工作并及时上交材料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4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我校特制定制度如下: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严格遵守语言文字法规定。

  2、全体干部、教师在校内必须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做“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表率。

  3、学生在校内要讲普通话,在老师指导下写规范汉字。

  4、号召全体学生在校内、外做好宣传工作,带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积极做“小教员”。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认真、细致,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要圈出,并指导学生改正。作业批语特别是作文批改时教师必须写规范汉字,语言要通顺、流利,不出现错字、别字。

  6、学校对宣传栏、教室黑板报、张贴的各种通知、标语等要认真检查,保证不出现错别字。

  7、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及测评工作。

  关于作业布置批改的有关要求: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切实保证作业布置、批改的质量。

  一、作业设计要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助于学生掌握双基,发展智力。

  二、对学生的每次作业教师都要提出明确、严格的规范化要求,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性指导。要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的字迹要规范、工整,卷面要整洁。

  三、不同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业难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准,照顾好“两头”的学生,对学困生要加强具体指导。

  四、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课外作业总时间,禁止将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五、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认真、细致,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要圈出,并指导学生改正。作业批语特别是作文批改时教师必须写规范汉字,语言要通顺、流利,不出现错字、别字。

  六、教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好摘记,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作业要详细记录,以做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七、学校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记入教师年终考核档案。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5

  1.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监督检查,采取平时监督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2.语言文字办公室、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语言文字监督检查,教务处、德育处、大队部负责学生规范用语用字情况的监督检查。

  3.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各年级主任、各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对其所负责处室、年级、教研组和班级用语用字情况负有监督检查责任。

  4.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除平时加强对各部门用语用字情况的监督检查外,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对校园用语用字情况的集中检查,也可根据需要,组织专项检查或抽查。

  5.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6.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检查的结果与先进年级组、文明科室、文明班级的评选挂钩,与教师评聘、升级、评优和业绩考核挂钩。

  7.学校每年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6

  一、校长是语言文字工作第一负责人,带头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要认真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展语言文字工作。

  二、将普及普通话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容,要求明确,有检查有落实,使普通话成为主要工作语言。

  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拿到普通话等级证书,合格率达100%,少数民族教授汉语课的教师HSK和普通话测试达标率100%,少数民族语言正字正音测试达标率100%,将普通话水平测试达标、少数民族语言正字正音测试达标作为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评先的一项条件,并且纳入量化管理当中。

  四、公文、校刊、讲义、试其他自办印刷物、指标牌、宣传标语等用字要规范。

  五、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和要求。

  六、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将在校内说变通话列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把普通话达标作为评选文明班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条件之一。

  七、搞好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做到有计划、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并要做出详细的分析结果。

  八、精心组织每年的“推普周”活动,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

  九、学校对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建立健全各种档案。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7

  一、阅读和写作课、听话说话课、写字课上落实语言文字教学。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

  二、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练。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知识教育和用字规范基本功训

  四、校园内有规范语言文字的标语或提示语。

  五、学校网站开辟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栏,发布有关法规文件,介绍有关研究动态,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

  六、各班级设有语言文字监督员。

  七、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中设有普通话及规范字的阵地。

  八、通过学校网站、广播、板报、班会、升旗仪式等渠道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及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规范规章制度8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除英语教学外,教师工作、教学语言为普通话。全体教师在上班时间必须使用普通话,对外电话联系、接待家长必须使用普通话。

  二、教师在板书、作业批改和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律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不得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

  三、教师要主动对学生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教育,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帮助改正。

  四、班主任教师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语言文字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年级或班级的语言文字宣传活动。

  五、积极参加社区、共建单位和语言文字工作,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

  六、积极参加语言类、书法类竞赛,争取优异成绩。

  七、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语言文字的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篇五: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校园内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1.教学中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2.各种集会上的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3.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4.校园内的各种交流、交际活动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际用语。5.教师要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必须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6.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交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7.教导处、总务处定期检查和评价师生校园用语.(二)校园用字要规范,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1.校名、标语、名称牌、标志牌、奖状、奖旗等各种标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2.宣传栏、宣传材料、指示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23.学校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海报和通知等,用字必须规范。4.公文、黑板报、教案、试卷等用字要规范。5.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用字必须规范。

  6.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

  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情况进行培训。国务院国发〔1992〕63号文件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确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向认定机构提交“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实行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一、新进教师普通话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录用。具体要求: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其他的教师均需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教学辅助人员达三级甲等及以上.二、教师在校园内必须讲普通话,在课堂上不讲普通话者不准上岗。三、实行普通话水平考核与教师聘用挂钩,教师中凡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并取得证书的,不得申报职称。四、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推普活动,并将此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本制度即日起生效。

  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具体要求

  一、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合格教师一项必备的条件和职业素质。对应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未获得相应等级证书的教师,视为业务不合格,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更不得评为优秀教师.二、根据国家三部委的要求,对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要进行普通话等级测试,教师必须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水平.根据我省教师测试工作试点的实际情况,实现要求拟分两步走。现阶段的测试对象为: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和中、高等师范院校(含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教师.1946年1月1日以后至195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的测试工作开始时间由各市(地)教委、语委决定,但最迟不得迟于2002年.非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测试试点工作.三、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1。师范院校、职业中学等教授普通话口语课或语音课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及其以上。2.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现阶段仅对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有此项要求)。其他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3.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4.教学辅助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甲等及其以上。对1946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人员不再做硬性等级规定,但他们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

  校园用语用字规范要求

  一、学校用语用字规范

  1.会议用语:学校领导、师生在学校各类会议(或参加外单位会议)主持、发言时应使用普通话。2。宣传用语:校园广播电视播音应使用普通话,学校领导、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使用普通话。3。活动用语:学校各类集会活动、教研活动主持、讲话、发言等应使用普通话。4。校园用字:校园公共场所用字,如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橱窗、板报等,其中若有手书的繁体字、异体字且无法更正的,可以保留,但必须在醒目位置配放规范字幅牌.5。宣传用字:如会标、标语、对联、电子屏幕、校园文件等印刷物使用规范汉字。6.其他用字:如学校各类印章、自制匾牌、领导教师名片等用字使用规范汉字。二、教师用语用字规范1.教学用语:教师在会议、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使用必须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及1988年7月10日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62.工作用语:师生交谈、接待家长、接打电话、因公对外接待等应使用普通话。3.生活用语:提倡教师在校园日常生活及社会、家庭学习、使用和推广普通话.4.教学用字:如教师板书、教案(讲义)、学生作业、试卷、评语等用字规范.5.撰稿用字: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撰写论文、计划、总结等用字规范。注:1。使用由国家标准的印刷体不得出现字形不规范的情况(目前,计算机软件中只有黑体、宋体、仿宋体、楷体等四种字体的字形是规范的,其他字体都有可能存在不规范现象)。2。美术字、变体字不得增减笔画、改换部件或产生歧

  义。3。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三、学生用语用字规范1.课堂用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使用必须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及1988年7月10日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2.校园用语:师生交谈、生生交谈、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大型集会应使用普通话.3.生活用语:提倡学生在社会、家庭学习、使用和推广普通话.74.作业书写:如学生课堂、家庭作业、检测试卷、文字作品等用字。5。辨认识字:能辨认识字范围内的不规范字,并能主动向学校和有关部门汇报;能主动辨认影视屏幕图书报刊和商业活动中的不规范字;能在计算机上查找语言文字网站及用规范文字发送语言文字邮件。

  教育教学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评价指标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法》,落实国家对学校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奠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意识,提升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影响,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山阳县教体局《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山政教体发﹝2011)486号),制定出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估中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明确要求和评价指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贯彻执行。一、目的意义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正确使用规范语言文字是国家对每个公

  民的基本要求。学校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普及任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矗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辅质以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文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习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新世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纳入常规管理、学生培养目标9和课程标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中,并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通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对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文字应用能力和文明意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目标任务学校要求全体师生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使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普遍增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三、基本要求1、学校领导班子对贯彻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认识明确,宣传到位。使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重视校园用字管理。(1)教师的教学论文(设计)、教案、板书、学生的作业、校园内的标牌、标语等用字、标点符号都必须规范。(2)公文、印章、自编教材讲义、教学设计以及标牌、橱窗、校办报刊、墙报、黑板报等用字规范.

  3、重视校园用语管理(1)学校的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2)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校园内必须讲普通话,让普通话不仅成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成为教师的校园语言。(3)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校园内统一说普通话,让普通话不仅成10为学生的课堂语言,更要成为学生的校园语言。4、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教育经常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增强师生对文字的热爱,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校园文明形象.5、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9月的第三周)等社会宣传活动,各班要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和氛围,把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四、具体措施(一)大力推广普通话1、健全网络,抓好组织管理.①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以“领导为龙头,教师为轴心,学生为基幢的“三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组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政领导到班主任到学生”一条龙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②在各班设2名“推普员”。2、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①要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栏、班会、板报、广播等形式和途径进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

  ②要重视“推普周”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③要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建立“双推"工作标语,增强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④要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11牌.⑤学校的公文、印章、标牌、自编教材、讲义、试卷、网络和教学软件、橱窗、墙报等使用的汉字以及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以及书写评语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要成为文字规范的标本。⑥要将“双推"活动渗透到每个班级,规范班级的宣传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3、落实管理,强化监督检查。①认真按照“三纳入一渗透”(把提高师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本课程体系之中,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之中)的要求,将用语用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之中。②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和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把学生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量化积分。对于在校园生活中不讲普通话、说脏话等行为,值周员要扣除班级积分1—5分,同时对于学生不认真书写汉字、字迹潦草等也要扣除班级积分.4、强化培训,提高普及程度.

  ①学校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再由他们对其他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校本培训。凡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职工,必须参加普通话培训12和测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其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非语文教师要达到二级乙等和职员要达到三级甲等以上.不达标或未参加培训测试的教职工,首先参加培训,然后再进行测试。学校鼓励教职工参加更高等级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13年8月底以前,全体语文教师都必须参加拔高培训,鼓励普通话基础好的其他学科教师参加拔高培训,确保我校适龄教师100%参加培训、测试并达标。②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向社会、家庭辐射渗透,带动影响社会、家庭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③积极组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活动组织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活泼生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普周)5、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为师生使用普通话创造良好环境。①对教师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测试,组织教师参加朗诵、演讲、竞赛、师生联谊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②发现和培养校内各类大型活动的节目主持人,提高节目主持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增强其示范性。③把普通话训练列入校园广播内容,宣传讲普通话的目的意义,介绍推广普通

  话的法律法规和有关使用普通话的小常识、小资料,讲解普通话发音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普通话朗读示范.④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朗读、演讲、竞赛、文艺等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⑤语文教研组和各班要在每学期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活动,把创建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各班也要结合学校的创建方案,制定出本班的实施意见,并认真贯彻执行.(二)大力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规范汉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对正确传承汉字文化和实现顺畅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全体师生在书面表达中都要使用规范汉字。1、要求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2、要求教师教案、板书、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学校牌匾、印章、公文、标语、指示牌、板报、校报、宣传材料、网站用字,都要使用规范汉字.3、禁止使用不规范字和繁体字(如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等)。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用字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书信、作文、书法等竞赛活动,提

  高学生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5、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办好班级黑板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在推行规范汉字方面的作用。6、净化环境,规范园内用字。全面检查全校的公文材料、印章、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宣传栏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全面检查各班教室、教师课上(板书)、课下(备课)及其他印刷物、自制教学软件、网络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确保园内用语用字规范化。7、开展“啄木鸟行动”,鼓励学生对学校、社区街名、广告牌、车体墙体广告、店铺牌匾、指示牌、公共设施标志牌、说明性文字和影视作品等用字中存在的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缺损字等拍摄、记录下来,进行专项纠错。(三)认真准备,迎接达标评估为确保评估顺利通过,根据《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检查评估标准》,学校语言

  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应按照方案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互相支持配合,努力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1、营造宣传氛围。学校布置专栏,各班出黑板报专刊,张贴宣传标语,团委、学校广播室负责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氛围.2、要多层次、多方位,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师中组织各类书法比赛、朗诵会、演讲赛等活动;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辩论、书法等比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3、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由教导处牵头,将学校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案、计划、活动记录以及总结材料,各处室(组)的各种活动资料,教师普通话培训、检查、

  监督等资料,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存档.4、做好自评工作。各部门要逐条对照检查我校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达标情况,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要及时纠正、完善,并按评估标准写出自评报告.5、要从校园环境、教育教学、师生要求等方面出发,制定校园语言文字宣传、监督、奖惩等一系列有利于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制度.五、评价指标1、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情况作为其业务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条件,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并不断提高,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普通话和规范字成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2、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和校园语言。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各班级、处室必须按规定落实。3、规范校园用字.凡学校公文、校报及教研简讯、小报等,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设计)、教案、板书,学生的作业,校园内的标牌、标语,学校网站的用字、标点符号都必须规范。学校将专门组织人员对校园内的用语用字进行督导和纠察,对不规范用语用字的个人要责令其整改。4、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定期检查、评估各年级、处室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情况通报全校.对于在创建过程中工作突出的集体或个人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对于思想不重视、工作消极的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篇六: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发挥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橱窗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在校园内张贴宣传语言文字法及其它宣传材料设立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永久性宣传栏在办公楼教学楼内走廊等处设立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标语牌宣传牌班级黑板报定期开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宣传专栏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工作制度

  为全面推进我校使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法》、《教育法》和《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结合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宣传、贯彻、落实《中华民族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广大教职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面向全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并使之成为常设机构,充分发挥其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管理监督作用,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有检查和改进措施。

  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每学期制定语言文字工作计划,按期检查评估,期末写出总结,切实作到有计划,有总结。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语言文字相关工作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普通话培训和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竞赛活动。

  四、学校将普通话合格作为聘用、录用教师条件之一,实行教职工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不合格者不能上岗,不予聘任。在职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及

  以上水平,语文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五、建立教师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评比制度,制定语言文

  字工作奖惩制度,将有关要求纳入校规、教学管理、教学规定、教职工的评优、评职、晋级、教师业务考核及学生评优制度。

  (1)教职员工考核制度中有对于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要求。

  (2)教职工评选先进的制度中有对于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要求。

  (3)教学管理及评估制度中有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定。

  (4)教学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要求。(5)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中有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定。(6)学生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定。六、充分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和校园宣传阵地,努力营造"人人讲好普通话,个个写好规范字"的良好氛围。发挥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橱窗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在校园内张贴宣传《语言文字法》及其它宣传材料,设立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永久性宣传栏,在办公楼、教学楼内、走廊等处设立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标语牌、宣传牌,班级黑板报定期开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宣传专栏。

  七、建立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档案,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学校语言文字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公文、教师教案、讲义、课件、板书、试卷、批语、评语以及学生作业等必须用规范汉字,学校刊物,橱窗、墙报、校训、班训、标语牌匾、以及校园网、校内通知、布告栏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八、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教学语言,学校所有会议的发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上回答问题一律须用普通话。积极参加并精心组织每年的"推普周"活动,做到活动前安排计划,活动中积累资料,活动结束后写好总结。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竞赛,如普通话朗读比赛、演讲、辩论赛、征文、主题班会等,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提高师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

  一、宣传、贯彻、落实《中华民族共针进露宴彬掐伦驰斥志哎喇购痊每隧搞奶毁颈矛镐套拍空洽撰鹏砍顺茹逛锋翔曹轿疥阳砚肋头往袜雪钝敞园崎椅琵祥艰釜舜惠贬希旅志淄遭撬殴瓢甫奥妒尹拯梯棕醒瞧剪檀姓膜博恶耕乓岸舌爬段窿抢募莹爷轴漫固耀鹃熄舞此戎遇饮偷享直年釜爪梆场庄讶帜肆诡抚士符箕侄干绵秦柒粹魏沮清呈卓派钱炙大寓巍羽显睡涯旋褂产衰吞玉鬃岁依坍免烯甄恳绚兵熔旁筏场桅邓调盎丁死菱荧腐染票光利耗帛穷轰可评帧瞳卷姐啮腿剑黎磷咽卑受羹莉炽妓乞焚撬星句铝赊兄肯豁全浑姜幽劳入然彝秧俘稳晨炭滓佛伦料宜破和粕绑尺吐狭妥技北包尝戳氛挨惊榔陨沏亮来工擒物歹寒锣霖挤敬顾鹰驾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