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8月15日 23:2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范本(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12-13 13: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范本(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范本(精选文档)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1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速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②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 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而写的.理解这一段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设"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③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解说:让学生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段,让学生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如"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怅惆的情绪.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布置作业

本文还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 课后写一篇练笔.

(解说:训练联想能力,可类比联想,也可相反联想)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2

一、导入

1、欣赏《黄果树瀑布》(课前),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来形容你对瀑布的感受。

小结:可是有这样一条瀑布,它没有振聋发聩的轰鸣,没有雪浪飞溅的翻腾,它不是从岩壁上倾泻而下的一匹白练,而是从空中垂下的紫色的大条幅,它就是紫藤萝瀑布。(课题幻灯)

2、这条花瀑使作者宗璞“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于是我们班上 等同学就纳闷: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幻灯)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预设:喜爱藤萝,赞美藤萝,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板书:盛)

二、赏花之盛

1、赏

请同学们勾画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句子,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简明的旁批你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理由可以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现出什么等方面考虑。(幻灯出示旁批要求) 学生交流

2、读

(1)通过同学们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紫藤花真的好美呀,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那就更美了。那么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我们一起看这个语句,同学们觉得哪些词能更好的表现花的繁茂和作者的赞叹?

幻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预设:盛和辉煌,有赞叹之意;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可以适当注重重音;深深浅浅,叠词反复咏叹,赞美之情尽在其中,读时注意语速。(幻灯:改变字色)将这些词读时加重音,改变语速、重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

(1、请学生自己先读一读2、请一个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全班齐读,)

(2)、幻灯:赏读美句佳段方法:1、感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2、将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做重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处理。3、投入自己的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己的心声。

请大家结合朗读技巧,再次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再请两个同学来读。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细赏和美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从未见过的这一树紫藤萝花的“盛”,盛在它的花开繁茂,盛在它的活泼热闹,盛在它的气势壮美,盛在它的生机盎然,(板书),就如山涧的瀑布一样有力量,有气势,有动态,难怪作者给此文取名为紫藤萝瀑布。

3、这一条流动的花瀑,让宗璞心旌摇荡,这一朵朵紫色的精灵,让宗璞心醉神迷。紫藤萝瀑布中的每朵花都装满了神秘的仙露琼浆,让宗璞情不自禁的想摘一朵,最后她摘了吗?

(幻灯)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因此又有同学 等有了 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摘花的疑问,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宗璞是惜花、爱花、懂得生命的美好与可贵,对生命充满热爱和尊重的宗璞。古诗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宗璞却没有摘花,更不会折枝,她希望花盛开在枝头,凋零飘落于尘土,然后化作春泥,回归自然。她对生命是热爱的,更是尊重的 ,她懂得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所以她没有摘花的习惯。

三、探花之“不盛”

作者惜花,爱花,尊重生命,可有人虐花,摧花,伤害生命。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正是_,(1966到1976年),文章中哪一段讲了十多年前的故事?

1、此段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藤萝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

(试探这个词赏析,试探什么?试探外面是否安全,试探那个环境适不适合开花?试探结果,不安全,不能开花。(后来连花串也没有了,园中的紫藤花架也拆掉了,改种果树了。)

这是一株花势衰颓的藤萝,是一株不容于世的藤萝,是一株活的战战兢兢的藤萝,是一株孤独无奈的藤萝。(板书)

3、 那为什么紫藤萝会被毁掉,文中哪个句子交代了原因?

幻灯: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班上大多数同学在预习时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引导:我们现在认为爱花的人是怎样的人?(善良美好,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可是那时的说法,这个那时指何时?

(_的时候,这是个特殊的时代,那时的主流思想:人们认为赏花时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谁赏花,那就是生活腐化和精神的堕落。(幻灯)

四、研人之不幸

1、这个背景现在听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可那时就是这么荒谬,在那样一个时代,花尚且难逃劫难,出生书香世家,父亲是哲学泰斗的宗璞以及她的家人能幸免于难吗?文中哪里透漏了信息?(焦虑和悲痛,生死迷,手足情)

幻灯:出示宗璞简介

2、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遭遇,她为什么会焦虑和悲痛呢?这是怎样的一个谜,这是怎样的一份情?

先请同学回答,然后出示资料:

(1) 宗璞一家在_中深受迫害,“焦虑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但是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2)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这位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最后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宗璞含泪写下《哭小弟》。

(3)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英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小结:十多年前的藤萝受到摧残,不能盛开如瀑布,十年_中的那一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宗璞说:“我哭我们这迟开早谢的一代人。”(幻灯)

五、品花之神

1、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的这样盛,这样密。虽说新悲旧痛让宗璞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悲痛,可是当她看到一条闪光的辉煌的紫藤萝瀑布时,她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宁静,喜悦)

那么作者到底从紫藤萝花中感悟到了什么呢?找出作者从花中得到生命感悟的语句。

幻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齐读此段。分析作者的感悟

作者感悟到:(引导:“我”认识到什么?“我”获得了什么力量?)

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但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比个人利益大的 还有集体,国家,民族,整个人类。

我好奇藤萝为何开的如此茂盛美丽,于是我抚摸了花舱,原来是生命的酒酿。我获得了生命的力量。人亦如花,只要加快步伐,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再次盛开,也会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河保持坚定的信念,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不能让悲痛压在心中,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2、有了这样的生命感悟,作者不觉的加快了脚步。那么从这样的感悟中,我们还发现宗璞除了是一个爱花,惜花,尊重生命的人外,他还是怎样的一个人?

预设:关注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自我砥砺,奋发自强,有信念,爱家爱国之人。

3、作者把这种信念和生命力量借紫藤萝瀑布传达给我们,于是她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在作者笔下,紫藤萝已不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爱花之语

作者托这一树紫色的瀑布,言一曲生命的赞歌!

最后我给同学们带来宗璞的另外两篇生命赞歌,同学们可以在树荫下,在池塘边细细品读这些美丽的生命。《好一朵木槿花》 《花的话》。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查字典,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配乐范读)。

问题组:①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①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紫藤萝瀑布》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教学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显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②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通过模仿写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为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母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四、教师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把课文、图片、音乐完美结合,寓情于景。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景。世界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快乐教育”、“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熏陶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新的生命。

2、朗读,感悟。通过学生的精读细品,发掘学生的创新智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语文学习方式的多元性、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性”。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划一划、练一练、写一写、比一比”等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问、写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

4、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广采博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5、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即处处是生活,处处是语文。

6、质疑问难,激励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品质。

五、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具学具:多媒体。

八、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1、听一听、看一看

放音乐,展示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听觉,视觉让学生感受美,创设创设一种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通过优美图片展示,播放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丁香花》,引入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播放音乐《昨日重现》,与课文内容相吻合。

2、读一读、谈一谈

议一议

教师展示多媒体,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也参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读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并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议一议,然后学生与老师交流。

通过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预习方法。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及方法,对人生的感受悟,生生、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想一想、问一问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三个核心提问,让学生思考,质疑。

学生看图片,思考教师的提问,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通过教师关键性的提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大语文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

4、划一划、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作批注和勾划。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一边听课文一边在书上划出优美的句子,关键词语,听完后想一想。学生完成教师的检测题,

通过学生的划一划,培养学生的做笔记的习惯,动脑及创新品质,通过练一练,检查学生对知识及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5、比一比、写一写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指导学生进行片断写作练习,看谁写得好。

比朗读,比写作,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仔细观察的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九、教学程序:(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图片,然后放音乐《丁香花》,创设一个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然后进入预习的检查。对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要让学生读一读。

2、多媒体展示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藤萝吗?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吗?然后教师展示藤萝图片,介绍藤萝,这里体现了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展示作者图片,介绍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听录音,看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在书上划出优美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生齐读课文、分组朗读、分男女朗读、抽个人朗读等多种方式,学生朗读时,教师播放音乐《昨日重现》作为背景,创设氛围,与作者看花时回忆起十年前的情景相照应。教师重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要求,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句子的.重读;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三)、品味探究

1、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味句子的方法指导。

品味句子指导:从修辞手法、句子所写内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几方面去思考。学生先小组进行交流,再抽起来回答。教师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2、教师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核心问题。

A、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B、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C、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这几个问题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对作者十年前后心情进行感悟。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四)、课堂检测学生进行练一练,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进行写法指导。先分析本篇文章的写法,再进行写作练习。

(六)、最后设计了音乐《希望》,与文章结尾时作者的感受一样,紧扣课文主旨,让学生放飞自己心中的希望。

(七)、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

4、紫藤萝瀑布

宗璞

欢腾、喜悦的情趣旺

盛、蓬勃的生命

看花

抚慰内心悲痛和焦虑,惊叹藤萝复生

忆花生命的美好、顽强、永恒

精神的宁静、生的喜悦、前进的动力

悟花

十、教学评价

1、学生在整堂课中,感受课的写作之闰,感受画面之美,在发问时,教师始终采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

2、课件中的几个小动画:如“智慧之花”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小问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飞舞的小蝴蝶”等,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2、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我将着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者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另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珍视其独特体验,并带领学生品味语言,将读、品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了解一下所学课文的情感背景。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知道这里面的“我”是谁吗?

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写与1982年5月。当时,小她三岁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一位总工程师,正当盛年,患上绝症,生命即将终结。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里。在一树盛开的紫藤萝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那淡紫色的瀑布般的紫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我们一起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听读——整体把握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感受文中的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2、整体把握文章的话题、形象及线索,理出花、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作者藉着这篇文章想和我们讨论一个怎样的话题?(生命)

②、藉着什么形象谈生命?(花和人)

③、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以前的花怎样?(稀落、伶仃)眼前的花呢?(繁盛)

④、作者看花前的心情怎样?(疑惑痛楚)为什么?(她弟弟患了重病,而且,她的家庭当时还遭遇了其他一些事。)

⑤、那看花时呢?(宁静喜悦)你能感觉得出作者看花后的心情吗?(振奋)

⑥、那花、人和生命这个话题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三、品读——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品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美的画面,读一读,说说它美在哪里。画出你认为最富哲理的句子,品味其深沉的内涵。

2、自由朗读,不时圈点勾画。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品读赏析。师适时引导、点拨。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带着欣赏之情,读出对生命的礼赞。引导学生理解“挑逗”的语境义。

提醒学生注意“沉淀”“忍俊不禁”字音,引导学生理解“沉淀”一词的妙处,并理解“张满了的帆”“鼓鼓的舱”这比喻的隐含意义。

4、师小结,板书:精美的画。并过渡:本文不仅是一幅精美的画,也是一首深沉的歌。板书:深沉的歌。

下面请同学说说你认为最富哲理的句子。

可能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

请学生说说对这一主旨句的理解,并请全体齐读。用感叹的语调,读出对生命的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