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12日 17:07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11: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研究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2篇

【篇一】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内蒙古机遇
作者:杨臣华
来源:《北方经济》2015年第05期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围绕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提升经贸技术合作水平,创造需求和就业。在基础设施、物流、农畜产品、文化旅游和能矿产业合作、新兴产业投资等领域对内蒙古蕴含着大量的机会。未来以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建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特别是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两个经济走廊将形成“西出北上”两翼核心圈层,贯穿了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打造的欧亚非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将聚焦人类的福祉。

        内蒙古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与8省区毗邻,外与蒙古国、俄罗斯两国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接壤,现有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16个,其中陆路口岸13个,航空口岸3个。满洲里口岸目前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和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通道。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甘其毛都、珠嗯嘎达布其、满都拉和黑山头等口岸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能源资源重要通道和与俄蒙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其次是传统和文化优势。中俄、中蒙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内蒙古不仅有联接内地与蒙古、俄罗斯的古丝路、古茶路、古盐路的历史古道,也有与两国之间在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密切认同。再次是经济结构互补。经济互补性及契合度是深化合作的基础,中俄、中蒙存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经济相互依存度及相互关联度较高,双边经济融合度较高,也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目前,中俄陆路货物运输量的65%,中蒙陆路货物运输量的95%都经过我区口岸。

【篇二】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亟待重塑企业文化
作者:李文
来源:《WTO经济导刊》2017年第06期

        盘点“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取得的成果,。“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取得了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更是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成为各方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和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迄今最受欢迎、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一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之下,中国企业在新一轮走出去的过程中正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更多期待和更大诉求,要面对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一些企业在沿线国家遭遇到各种新风险,甚至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无奈搁浅,海外员工受到人身威胁或生命陷入危险境地。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不绝于耳,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外,还存在着中国走出去企业因不重视和不善于对外沟通和传播、不能较好地把握和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而对海外业务发展造成极大不利的情况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向纵深推进,中国企业在软实力方面的短板日益显现,中国企业在适应国际语境、国际规范的跨国企业文化培育和沟通、企业形象传播方面的能力准备不足将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相比全球排名前列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企业在大规模走出去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补上重塑企业文化这一课。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驱动着新型的企业文化。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商贸合作为主题,但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之间如影相随,二者相辅相成。其中,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撑才能可持续发展,甚至很多国际项目合作的失败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大量受制于中外双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据相关国际机构评价,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但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球仅排在第七位。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不少,但真正能与微软、索尼、可口可乐、GE等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相提并论的少之又少,进入世界知名品牌排名百强榜的中国企业还停留在个位数。这表明,中国企业在软实力尤其是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