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需要跨越历史教训【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印关系需要跨越历史教训【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3篇
【篇一】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
中印关系分析
一、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山水相依的邻邦,l950年4月l同两国正式建交,印度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英印政府时期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的国家战略利益的不同,使后来的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走过了曲折道路。从建交到现在,两国关系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中印关系的蜜月时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12月30同,印度尼赫鲁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1950年4月l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予以承认,第二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印建交后,两国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配合与合作。印度坚决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合法席位。1954年6月,两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磋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中印两国为推动亚非团结反帝而共同努力。在会议期间中印两国经常接触交谈,共同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之后,1956年和1958年中印两国的军事代表团也分别相互访问。可以说,50年代是中印关系最好的时期,被称之为中印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
2.中印关系的矛盾和对抗时期(20世纪60年初一7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晴转多云,两个阴影笼罩在两国关系之上,即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在西藏问题上,印度政府从建国以来就企图继承英印政府时期在西藏的特权,并使西藏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印度政府不顾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然表示支持西藏独立,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中国政府理所当然的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从此,两国关系开始公开破裂。直到1976年,虽然,中印两国之间虽仍保持外交关系,但已名存实亡。两国之间的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来往已经停滞,进入了一个“冰冷”时期。
3.中印关系的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80年代后期)
中印边界战争之后,中印关系进入了长期的僵冷状态,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十几年的僵冷对抗,使中印两国感到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于是开始寻求改善关系。但是,由于印度方面的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印关系仍然在低水平状态徘徊。首先,中印间的经贸水平仍然很低。1989年,两国之问的贸易额只有1.48亿美元。其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罩,两国的外交活动仍停留于较低的水平,而且进展缓慢,还不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问两国外长互访只有一次,直至1988年才有印度总理访问中国。
4.中印关系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一现在)
80年代后期,印度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冲击下,印度加快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但由于印度的大国追求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中印关系没有凯歌进行,而是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发展。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逐渐走向成熟。2005年4月9日-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双方在三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第一,充分从战略和全局上认识中印友好的重大意义;
第二,挖掘潜力,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确立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的原则。从此,两国关系步入了战略合作的新阶段。2006年l1月,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通过会谈,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新水平的“十项战略”,签署了10多个合作文件。随着中印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以及胡锦涛主席对印度的成功访问,中印关系实现了跳跃性的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密切,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
二、当前中印两国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自90年初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并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其经济增长率连续增长,两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对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为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亚洲的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他们的共同点,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两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出现了新的局面。
【篇二】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
CHINDIA——中印关系的未来
卢海飞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CHINDIA”(中印大同)是一种希冀中印两国和平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理想。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印大同将成为中印关系发展的一种目标,具有其实现的可能性。
【总页数】3页(6-7,10)
【关键词】中印大同;中国;印度;中印关系
【作者】卢海飞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820
【相关文献】
1.共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议程——未来10年中印关系前瞻 [J], 荣鹰
2.印度对华主要关切与中印关系的未来 [J], 罗建波
3.“龙象共舞”共创中印美好未来 [J], 张宏毅
4.未来五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将达1000亿美元 [J],
5.中印经济发展背后的逻辑及未来潜力比较 [J], 胡书东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
浅谈中印关系印中关系不仅对两国发展至关重要,也关系到整个亚洲的发展和世界和平。①
一、中印之间存在有问题
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有不可忽视的问题,两国关系中潜伏着战略性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由双方信任不足引起的,近些年来在印度则明显表现“中国威胁论”有所抬头。
而这样的不信任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很多现实的因素。
首先便是中印两国边界问题迟迟未获良好处理。中印领土问题被表达为是“三条线”之争,此三条线即传统习惯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针对现状而言的双方实际控制线。
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正如温家宝总理也在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边界问题在2009年就又重新点燃,两国关系一度跌入低谷。而且在印度方面,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虽然两国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别签署协议,承诺和平解决导致1962年战争的边界争端,但印方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方仍有较大的疑虑。在1998年3月进行核试验前,当时的印度国防部长将中国称为印度的“潜在头号敌人”,这也很值得注意。②
其次是中印经济差距有所扩大。近年来,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较快,但中国的发展速度高于印度,使中印两国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在国际社会上,有把中国和印度两国拿来作比较,甚至是出现了一种争霸亚洲的不良舆论,给中印两国关系中搀杂进了不少不和谐音。此外,印度本身一向具有较强烈的同中国竞争的心理,两国潜在竞争激烈,难免纷争。
第三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地缘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已逐步减少,但这方面的因素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印方对中国同巴基斯坦等印度邻国关系的某些方面仍有疑虑。从中方看,它对印度同美国、日本等
国的军事与安全合作也有其关切。在印度欲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这件事上,美英法俄国都曾表示同意,而中国并未明确表态,这也是中印间矛盾之一。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两国关系平稳发展。
二、解决问题,和平共处很重要。
㈠、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和平友好相处,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也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实现“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强强联手,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㈡、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有助于实现两国各自战略目标,促进两国自身的壮大发展。新加坡的媒体也曾表示,亚洲未来的权力格局将很大程度上由中印两国重新塑造。面对这种前景,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无法再背对下去,继续相互漠视。作为近邻,两国在成为巨人前,就必须尽快寻找到能够解决他们纠纷的相处之道。③中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需要广交朋友,得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支持与合作。印度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国家稳定和大国抱负,也需要中国、南亚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㈢、两国关系的改善的国际意义重大。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三个区域性的“热点群”之一,人口密集,人口量占世界近三分之一,社会问题突出,具有潜在的“爆炸性”。
两国关系如何不仅仅影响两国本身,也影响着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中印两国应当有效交流,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并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东方巨龙”和“南亚大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 摘自《环球时报》内塔・拉尔 ,汪析 译
② Asia in the Balance,Joseph S. Nye哈佛大学教授 ③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