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二胡艺术创新与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浅谈二胡艺术创新与发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3篇
【篇1】浅谈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浅论二胡的艺术魅力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北宋的陈肠在他所着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着。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
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篇2】浅谈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胡的起源与发展
二胡作为中国的民族的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下面对二胡的起源与发展做一介绍,以帮助热爱二胡的朋友们加深对二胡的理解,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二胡原先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俗称胡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胡琴琵琶与羌笛”诗句,说明唐代就传入中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令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弦,只用一弦终其曲”。嵇琴即胡琴,说明当时二胡演奏技巧已相当高。但真正使二胡发扬广大的是近代的刘天华和瞎子阿炳,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音乐殿堂教育,并写下了《良宵》等十首独奏曲,阿炳则流下《二泉映月》、《听松》几首名曲,使二胡成为音乐会上可独奏的乐器。
二胡是悲哀的乐器,沉闷,轻轻一拉,就有一种对世事洞察的悲凉。中国的民乐是线性的,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一把胡琴,一把椅子,在树脚下一坐,会唱的,不会唱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拢来。
二胡也善于叙事。闵惠芬将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她演奏跌宕起伏,出神入化地再现了三幕故事,“送别”时,似乎一对新人正面对生离死别,柔肠寸断,就算你不爱民乐,不懂二胡,也会为之动容。
说起二胡,自然想起《二泉映月》。古往今来,还没见过哪一首乐曲能和一种乐器结合得这样紧密,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来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最能流传千古的曲子。
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闵惠芬拉的《二泉映月》,动情地说:这首曲子应跪着听!
可见,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篇3】浅谈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唐凡
作者机构: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西安710054出版物刊名:新丝路页码:149-149页年卷期:2018年第14期
主题词:“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及演奏技法
摘要:“秦派二胡”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具备了陕西地方特点,反映了陕西的风土人文精神,以鲁日融教授为代表的出现了一批致力于发展“秦派二胡”大师,例如金伟教授,关铭教授,吴彤教授等大师.不仅在演奏方面发展,对于“秦派二胡”的创作及理论和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和风格性的艺术风格,本人将从“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来浅谈“秦派二胡”。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