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8月13日 01:4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2-11-12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6篇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篇1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本预案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及相关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

一、危险品目录

详见危化品目录

二、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1、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总经理办公室。

2、总指挥:徐建伟,副总指挥任进全,指挥部成员:陈党生、叶楚贵、曹李清

三、危险化学品事件一般处置原则:

1、安全防护:进入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器材,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工作;

2、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实行交通管制,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

3、监测、侦察:监测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及气象数据,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做好动态监测;
侦察事件现场,搜寻被困人员,确认设施、建筑物险情及可能引爆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确定攻防、撤退的路线;

4、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移置安全区域,进行现场急救,并视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5、现场控制:根据时间类型、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

6、防止次生灾害: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造成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并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

7、消洗:设立消洗站,对遇险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器材等进行消洗,严格控制消洗污染水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8、危害信息宣传:宣传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救援措施。

四、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控制如下:

1、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救援器材应具备防爆功能,并且要有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的措施;

2、泄漏物控制:用水雾、蒸汽等稀释汇漏物浓度,拦截、导流和蓄积泄漏物,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环境敏感区扩散,视情况使用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液面;
对固体大量泄漏,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溅;

3、泄漏物源控制:根据现场泄漏情况,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倒罐转移、应急堵漏、冷却防爆、注水排险、喷雾稀释、引火点燃等措施控制泄漏源;

4、泄漏物清理: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少量残液用稀、吸附、中和等方法处理;

五、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时,现场控制原则如下;

1、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2、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物料来源,用现有消防器材消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3、保护周围设施:为防止火灾危机相邻设施,采取冷却、隔离等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4、火灾扑救:针对不同的危险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控制火灾,当外围火点已彻底扑灭、火种等危险物已全部控制、堵漏准备已经就绪并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消防力量已准备就绪时,可实施灭火;

5、确定撤退信号和撤退办法:当火灾失控危及应急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应立即指挥现场全部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6、火灾灭火后,应派人监护现场防止复燃。

六、发生危险化学品中毒时现场控制原则:

1、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抢救最危险的生命体征、处理眼和皮肤污染、查明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特殊和对症处理;

2、救援人员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将中毒人员移置安全区域,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

3、迅速将受伤人员、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医疗专家,确保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

4、对中毒源进行泄漏分析,制定处置方案,控制泄漏源,处理泄漏物。

七、发生剧毒品丢失或被盗时现场控制原则:

1、应保护好现场、封锁现场,组织力量排查与搜索丢失或被盗物品;

2、配合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侦破;

3、在指定区域内宣传剧毒品危害信息。

八、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组织检查

2、救援结束确认:由分管安全负责人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情况,总指挥做出救援结束的结论。

3、信息发布:通知本公司各部门、周边和上级主管单位、政府机构等,事故危险已解除!

九、应急培训及演练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3、应急演练组织

十、其他事宜

本预案由集团行政中心制定,由集团总经理签批后实施。由集团行政中心具体解释。本预案的其他相关未提事宜按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签发之日开始实施。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篇2

* * * * 目 录 * * * *

项 目 ITEM

内 容 DESCRIPTION

修 订 履 历

页 次 PAGE

1

2

1

目 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参考文件

3

4

定义

3

5

事故风险分析

3~5

6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7

7

应急处置程序

7~8

应急处置措施

8~11

实施与修订

11

编制

审核

批准

安委会发布

签字

日期

修 订 履 历

版本

修改项次

发行日期

备注

一 目的

为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损失,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搬运及使用过程的安全事故救援。

三 参考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3.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3.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

四 定义

4.1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4.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的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

4.3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的扩大,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4.5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五 事故风险分析

本公司的化学品主要存放在危险化学品仓库,二极管车间现场有少量存放。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如下几种:

5.1装卸

5.1.1搬运、撰写违反操作规程,摔、碰、拖拉、翻滚、野蛮操作或使用不合格的操作工具等,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化学品灼伤事故。

5.1.2撰写易燃易爆化学品时,未划定禁火区,作业人员违章吸烟或动用明火,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2运输

5.2.1危险化学哦包装不合格或堆垛过高,在运输途中发生倒塌,发生泄漏,会引起化学性灼伤事故。

5.2.2混装混运互为禁忌物料,运输中由于运输货物相互挤压致使包装破漏,两种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品相结合,会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5.3储存

5.3.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过程中着火源控制不严格,仓库周围明火作业、吸烟等外来火种;
内部设备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电火花等,会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5.3.2养护管理不善。仓库建筑条件差不适应所存物品的要求,如,因保管不善,窗户飘雨,是产品受潮;
盛装物品的容器破漏,使物品接触空气或易燃物品蒸汽扩散和聚集等会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5.3.3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搬运化学品时没有轻装轻卸;
堆垛过高不稳,发生倒塌等造成安全事故。

5.3.4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危化品仓库建筑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库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漏雨进水,阳光直射,使物品达不到安全储存要求而发生火灾事故。

5.3.5雷击。危险化学品仓库遭受雷击,发生火灾事故。

5.4使用

5.4.1使用化学品作业人员未正确穿戴相应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化学性灼伤事故。

5.4.2使用过程中,盛装化学品的容器未及时密封,不小心打碎而导致泄漏或易燃蒸汽挥发聚集,会导致化学性灼伤、火灾事故。

六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6.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如下图:

6.2各岗位职责

6.2.1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由总经理杨华担任)

6.2.1.1组织制订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2.1.2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6.2.1.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6.2.1.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6.2.1.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2.1.6事故状态下确立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安全消防组等内部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

6.2.1.7化学品事故的上报工作。

6.2.1.8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6.2.1.9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

6.2.1.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6.2.2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由生产副总尹士华担任)

6.2.2.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

6.2.2.2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

6.2.2.3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

6.2.2.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6.2.3安全消防组工作职责(由生产作业班组及化工库库管员担任组长)

6.2.3.1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

6.2.3.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大。

6.2.4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由行政部部长赵玉贵担任组长)

6.2.4.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场。

6.2.4.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6.2.4.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

6.2.4.4负责通信保障。

6.2.5后勤救护组工作职责(由人力资源部部长吕娟担任组长)

6.2.5.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6.2.5.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

6.2.6设备抢修组工作职责(由设备部部长石治洪担任组长)

6.2.6.1负责现场设备抢修及设备保障。

七 事故处置程序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流程

报告人

报告到

报告方式

时间要求

备注

1

部门/车间

负责人

安全员、副总

总经理、董事长

电话

立即

口头通告

2

部门/车间

负责人

安全员、副总

总经理、董事长

书面报告

事后24h内

书面

3

安全员

公司各部门/车间

电子邮件

事后3天内

公司各部门/车间交流

4

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召开由各部门/车间负责人、事故当事人、现场目击者等公司各相关人员的事故分析会,分析会采用现场会形式,会议由主管安全副总经理组织。

危险化学品医疗救助事故(MI)

流程

报告人

报告到

报告方式

时间要求

备注

1

部门/车间

负责人

安全员

主管安全副总

电话

立即

2

部门/车间

负责人

安全员

主管安全副总

书面报告

事后36h内

3

安全员

公司各部门

电子邮件

事后一周内

各部门

险遭火灾事件(NM)

1

部门/车间

负责人

主管安全副总

安全员

电话

立即

2

部门/车间

负责人

主管安全副总

安全员

书面报告

事后一周内

3

安全员

公司各部门

电子邮件

事后一周内

公司各部门/车间交流

急救事故/险肇事件(FA/NM)

FA、NM发生后,员工应立即报告给其直接主管。主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主管还应签写一个简要的事件报告,由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后,递交给公司安全员,用来进行安全讨论,或进行进一步调查。

备注:1.医疗救助事故(MI)是指因工作相关原因造成的伤害,需要外部医生、专业医疗机构或者医疗诊所提供任何水平的医疗救助,并且,该受伤人员允许在下一个计划班次返回工作单位,从事原工作(不受限制)或受到一定工作限制的适宜工作范围继续工作。

2.险肇事件(NM)是指因工作相关的事件,其结果未导致产生疾病、未造成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可能会造成伤害和损失的事件。

3.急救事故(FA)是指因工作相关原因造成的伤害,需要自我处理或者需要急救人员协助的伤害,但是其不需要外部医疗机构、职业医护机构或诊所提供任何帮助。

八 处置措施

8.1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化学品发生泄漏,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泄漏的危险、危害。处理泄漏根据具体情况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8.1.1疏散相关人员,隔离泄漏区。

根据泄漏量和泄漏物的性质而定。

8.1.2切断电源。

泄漏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时(酒精、丙酮及硫酸等强酸),立即停止泄漏区周围的一切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严禁火种。

8.1.3处理人员的个体防护。

根据物料泄漏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当的呼吸器、防护鞋、防护服、防护眼镜及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防护。

8.1.4堵漏。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坚固包装物容器桶盖,包装桶底部渗漏时倒置等。

8.1.5用惰性材料吸附。

小量泄漏用消防沙土或不燃性材料吸附。

8.1.6利用应急泄漏存放池收容。

8.1.7冲洗。

对于能溶于水或能与水融合的物质,用水大量冲洗,并收集废水,使之流入应急泄漏存放池内。

8.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理措施

8.2.1火灾扑救

装卸、使用中发生火灾事故,组织现场人员根据着火物料的特性采用相适应的灭火器材进行扑灭及控制。

8.2.2报警

根据火灾的大小,现场责任人上报给应急救援总指挥,总指挥根据火灾控制效果决定是否上报给消防大队。

8.2.3人员紧急撤离或转移

火灾发生时,组织周围相关人员及时有序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灭火人员在火灾热辐射超过或估计超过人体的安全限度时,要采取紧急避难或人员撤离。

8.2.4防止火灾扩大、火灾爆炸

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将火场附近的危险化学品物料,尽快运出,原理火灾现场。对无法搬运的易燃、易爆桶装物料,用水冷却,防止爆炸。

8.2.5堵截流淌废水

火场上如果有液体流淌火,用黄沙、泥土等构筑起堤坝进行堵截,阻止火势蔓延。

8.2.6若火势过大,需要消防队救援

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量、危险性、有无毒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

8.3化学品使用灼伤事故处理

8.3.1一旦发生化学性灼伤事故,根据化学品性质,熟悉MSDS上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8.3.2部门/车间负责人马上联系经理部蔡恩彪派车紧急送往金阳医院进行救治。并随行了解病情,配合医生救治。

九 实施与修订

9.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2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篇3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1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国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市消防条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行)》、《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等。

2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级

本专项预案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系指厂及其关联企业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

2.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级事件:

a)厂现有救援设施无法对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引发重大次生灾害事件,需要紧急求援;

b)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事故,或50 人(含50 人)受伤、中毒;

c)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 万元以上的事故;

d)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周边人员的。

2.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厂级事件:

a)一次死亡1~2人,或一次造成3~49 人受伤、中毒;

b)直接经济损失在100 万~1000 万元之间;

c)经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后确定本厂能够处置的一般事故。

2.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车间级事件:

a)一次造成1~2 人受伤的事故;

b)一次急性中毒3 人以下的事故;

c)直接经济损失在10 万~100 万元之间;

d)经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后确定车间能够处置的重大事故隐患或可能引发事故的险情。

3 预测与预警

 根据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预测与预警,厂所属有关单位应开展对危险化学品设备、装置及储运装置的检测、评估工作,进行完整性评价,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 预测

4.1.1 厂属各单位接到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或已发生泄漏事件的应急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响应中心报告。

4.1.2 应急响应中心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到达现场,根据危险化学品装置预测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泄漏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事态,对事件可能发生级别进行预测。

3.2 预警

厂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测结果,应进行预警。可能发生级、厂级事件时,指令相关职能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可能发生车间级事件时,指令相关单位采取防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排除后,厂应急指挥中心宣布预警解除。

 

4 应急报告

4.1 报告程序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的应急报告程序见图1-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报告程序框图)。

4.1.1 发生车间级事件,各二级单位在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按照厂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向应急响应中心报告,最多不超过半小时;

4.1.2 发生级、厂级事件时,厂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本专项应急预案,按照厂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向地方政府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最多不超过1 小时;
同时拨打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咨询(00)进行应急咨询和报警。

4.1.3 发生级事件,厂属各单位可直接向地方政府和中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4.1.4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时,基层单位在向应急响应中心报告的同时,也可直接向厂消防大队报警。

4.2 报告容

3.2.1 发生级、厂级事件,应立即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容:

a)企业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和部位,危险化学品名称、数量;

b)人员伤亡情况;

c)事件简要情况;

d)已采取的措施。

图1-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报告程序框图

3.2.2 在处理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应尽快了解事态进展情况,并随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表02-1(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 )事件报告容一览表)要求的容。

表 1-8 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容一览表

5 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厂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按照下列程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1 应急上报

5.1.1 当发生级、厂级、车间级事件时,厂属各单位应立即向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5.1.2 当发生级、厂级事件时,厂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厂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分别向对口的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5.2 应急行动

5.2.1 应急指挥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确定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迅速派出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赶往现场;

b)根据现场需求,组织调动、协调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c)负责对外信息和上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5.2.2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以下工作

a)迅速隔离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撤离无关人员及群众;

b)迅速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负责实施;

c)组织和协调现场各方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d)完成厂应急指挥办的其他任务。

5.2.3 应急响应中心:

a)接到事件报告后,跟踪并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现场应急处置情况,立即向厂应急指挥中心请示、汇报,并传达、落实指令;

b)在指挥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指导事件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c)组织调动和协调消防、气防、医疗救护等救援力量;

d)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地方政府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和求援;

e)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4 环安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厂应急指挥中心请示、汇报,并落实指令;

b)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受困人员搜救等应急救援工作;

d)检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确定扩散区域和警戒围;
指导现场环境监测和工业卫生监测;

e)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地方政府和对口部门报告和求援,负责与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咨询中心联系,提供事件物质信息;

f)派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g)负责接洽国家、地方政府、等专家来厂指导、控制及处理等工作;

h)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组织起草危险化学品事故上报材料,并向地方政府、集团公司上报;

i)负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总结的审核和归档工作;

j)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厂员工和企业周边公众广泛宣传危险化学品危害信息宣传;

k)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5 生技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后,跟踪并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现场应急处置情况,立即向厂应急指挥中心请示、汇报,并传达、落实指令;

b)组织实施生产工艺应急计划和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做好应急状态下的生产运行调整和物料平衡;

c)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d)协调现场环境监测;

e)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f)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6 设备处、工程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现场应急处置情况,立即向厂应急指挥中心请示、汇报,并传达、落实指令;

b)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组织制定调配应急救援施工队伍和机具方案,做好事件现场抢修抢险工作;

d)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e)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7 社管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接到剧毒品丢失或被盗事件报告后,跟踪并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向厂应急指挥中心请示、汇报,并传达、落实指令;

b)组织力量排查、搜寻丢失或被盗的物质,配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调查、侦破;

c)按照应急指挥中心命令,负责事件现场周围的警戒,控制无关人员及车辆靠近现场;

d)组织实施非安全区域人员的疏散、撤离、安置和生活后勤保障;

e)负责对事件现场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

f)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地方政府对口部门报告和求援;

g)负责接洽国家、地方政府、等专家来厂指导、控制及处理等工作;

h)派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i)负责剧毒品丢失或被盗事件的应急值班记录、录音及现场应急总结的审核和归档工作;

j)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组织起草剧毒品丢失或被盗事件上报材料,并向地方政府、集团公司上报;

k)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8 党工部应做好以下工作:

a)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新闻发布、媒体接待、广播宣传等工作;

b)做好事件波及员工和群众思想稳定工作;

c)派出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d)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9 供销公司应做好以下工作:

a)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及时组织、调配、采购和运输应急救援物资;

b)跟踪并详细了解采购、销售的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在储存和运输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c)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协助解决采购的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储存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和指派人员赶赴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事件现场,协助事发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d)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10 信息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接到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后,确保通讯和网络系统畅通;

b)负责厂通讯系统和信息平台、局域网的及时恢复和运行安全;

c)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11 环境监测站应做好以下工作:

a)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事件现场周围的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液体等浓度进行分析,并向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b)对事件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和工业卫生监测;

c)完成厂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2.12 事件所在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厂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组织采取相应措施遏制事件扩大;

c)根据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及时调整生产运行方案;

d)做好本单位员工思想稳定和疏散工作。

5.2.13 其他相关单位按照厂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3 现场应急处置原则

在现场应急处置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5.3.1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一般处置原则

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一般原则如下:

a)安全防护:进入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工作;

b)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件现场,实行交通管制,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所有无关人员;

c)监测、侦察:监测泄漏物质、浓度、扩散围及气象数据,及时调整隔离区的围,做好动态监测;
侦察事件现场,搜寻被困人员,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确定攻防、撤退的路线;

d)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移至安全隔离区域,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

e)现场控制:根据事件类型、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

f)防止次生灾害: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造成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并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

g)洗消:设立洗消站,对遇险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器材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细小污水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h)危害信息宣传:宣传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急救措施。

5.3.2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的处置原则

a)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各种火源,救援器材应具备防爆功能,并且要有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的措施;

b)泄漏物控制:用水雾、蒸汽等稀释泄漏物浓度,拦截、导流和蓄积泄漏物,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环境敏感区扩散,视情况使用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液面;
对固体大量泄漏,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

c)泄漏源控制:根据现场泄漏情况,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倒罐转移、应急堵漏、冷却防爆、注水排险、喷雾稀释、引火点燃等措施控制泄漏源;

d)泄漏物清理: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少量残液用稀释、吸附、固化、中和等方法处理;

e)当泄漏到水体时: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时,应同时启动《环境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沿岸居民和地方政府,严禁下游人畜取水;
加强对水体进行监测,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拦河筑坝、中和等方法

严控污染扩大,如果中和过程中可能产生金属离子,必须用沉淀剂清除;

f)紧急点火:当易燃易爆物质在人口密集处或密闭空间泄漏,并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重大次生灾害时,现场应急指挥部要果断适时下达点火指令;

g)火灾爆炸:当泄漏事故发生火灾爆炸次生灾害后,同时启动《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h)天然气泄漏:当发生天然气管线泄漏事故时,同时启动《天然气管线泄漏应急预案》。

5.3.3 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件时的现场处置原则

a)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件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b)扑救初期火灾: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物料来源,用现有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c)保护周围设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临设施,采取冷却、隔离等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d)火灾扑救:针对不同的危险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控制火灾,当外围火点已彻底扑灭、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堵漏准备就绪并有把握在短时间完成、消防力量已准备就绪时,可实施灭火;
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事项见本专项预案第4.3.7 条;

e)确定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当火灾失控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应立即指挥现场全部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f)火灾扑灭后,应派人监护现场,防止复燃。

5.3.4 发生危险化学品中毒时的现场处置原则

发生危险化学品中毒时,现场控制措施如下:

a)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抢救最危急的生命体征、处理眼和皮肤污染、查明化学物质毒刑、进行特殊和(或)对症处理;

b)现场急救: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将中毒人员移至安全区域,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c)对中毒源进行泄漏原因分析,制定处置方案,控制泄漏源,处理泄漏物,具体见本专项预案第4.3.2 条;

d)隔离、疏散: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风向和泄漏区域设定事故隔离区,指导应急人员隔离封闭危险区,紧急疏散事故区无关人员,主要道路和路口实行交通管制;

e)医院治疗: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f)危害信息告知:及时、广泛地宣传中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预防措施。

5.3.5 在运输途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处置原则

a)应立即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

b)必要时派出专家和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抢险工作。

5.3.6 特殊危险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特殊危险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事项如下:

a)扑救液化气火灾切忌盲目扑灭,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系,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b)对于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c)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d)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e)易燃固体、自然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围,逐步扑灭即可;
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然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对易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发出易燃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易发生爆燃,在扑救过程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

6 应急终止

经应急处置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向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a)国家及政府主管部门应急处置已经终止;

b)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

c)受伤、中毒人员得到妥善救治;

d)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e)社会影响减到最小。

7 术语

7.1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

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7.2 环境敏感区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篇4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危险化学品管理与使用应急预案

一、危险化学品暂存库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一)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害人员。

3.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

(二)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组 长:黄京飞

副组长:廖雷青

组 员:张越,张再红,笪田田,藏建

(三)事故应急救援方法

现场配备的灭火器具有灭火器、灭火毯、沙桶、水桶,防毒面罩等,水源在附近,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第一时间报告主管部门并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溢出或泄漏处理

1.1 检查库房通风,打开窗户和换气扇。

1.2泄漏物及时用沙土、水泥覆盖,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

2.火灾控制

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2.1毒害品、腐蚀品(低压水流或雾状水,浓硫酸用CO2、干粉灭火器)

毒害品主要经口吸入蒸气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腐蚀品经皮肤接触使人体形成化学灼伤。毒害品、腐蚀品有些本身能着火,有的本身并不着火,但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后能着火。

2.1.1灭火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

2.1.2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2.1.3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

2.2 爆炸物品(一般用吊射水流)

这类物品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等外界因素激发,极易发生爆炸,遇明火则更危险。

2.2.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2.2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2.2.3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2.2.4灭火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现成的掩蔽体或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尽可能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2.3 易燃固体、易燃物品(一般用水或灭火器)

一般都可用水或泡沫扑救,相对其他种类的化学危险物品而言是比较容易扑救的,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也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

2.3.1 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能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发出易燃蒸气。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浇灭燃烧区域及其周围的一切火源。

2.3.2黄磷是自燃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的自燃物品。对着火的黄磷应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高压直流水冲击能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对磷块和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钳入贮水容器中。来不及钳时可先用砂土掩盖,但应作好标记,等火势扑灭后,再逐步集中到储水容器中。

2.3.3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铝、保险粉等,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

2.4 易燃液体(可用干粉灭火器)

易燃液体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因此,一般应采用以下基本对策。

2.4.1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熔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2.4.2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一般更有效。

2.4.3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2.4.4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氧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也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2.4.5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可以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2.5 遇湿易燃物品(非固体用干粉灭火器,固体用水泥、干砂)

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潮湿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有时即使没有明火也能自动着火或爆炸,如金属钾、钠以及三乙基铝(液态)等。

遇湿易燃物品由于其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措施特殊,在储存时要求分库或隔离分堆单独储存。

2.5.2如果只有极少量(一般50g以内)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短时间内可能会使火势增大,但少量遇湿易燃物品燃尽后,火势很快就会熄灭或减少。

2.5.3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1)非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扑救。

(2)固体类遇湿易燃物品(金属钾、钠、铝、镁等)可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覆盖。对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如镁粉、铝粉等,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发生。

2.5.4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其他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上水。

2.6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大量用水)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遇酸碱、潮湿、强热、摩擦、冲击或与易燃物、还原剂等接触,能发生分解反应,并引起燃烧或爆炸。常见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硝酸盐类、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类、高猛酸盐类、银、铝催化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

2.6.1采用淹浸灭火。由于氧化剂和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会放出氧,加剧火势。即使在惰性气体中,燃烧仍能继续。因此无论是采取封闭,还是用蒸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惰性气体灭火都是无效的。如使用少量的水灭火,还会引起过氧化物的剧烈反应。因此,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灭火,才是控制和熄灭氧化剂火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2.6.2对于少数活泼金属氧化剂则忌用水,可采用干粉等其它灭火剂施救。

二、科研生产危化品应急预案

1.可能事故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范围)预测

1.1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事故及其危险、危害程度

进行危险化学品使用时,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安全使用操作规程(不对危险货物进行轻拿、轻放,不对危险货物进行摆放,不对危险化学品使用进行严格监管,不对使用场所进行清理,不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使用地点;
使用危险化学品前后,工作人员不对所使用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等)。造成危险、危害程度(范围):发生泄漏、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中毒、人员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危险、危害程度(范围)大小由危险化学品使用数量大小、发生事故地点位置而决定。

根据自身使用方式,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内部安全管理方面、人员安全意识方面、人员及工作场所安全防护方面,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深抓内部安全管理。

1.2主要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分布

昆明动物研究所分散于各实验室的部分危险化学品主要集中放置于铁皮储存柜内,主要包括易燃液体、腐蚀品(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氧化剂(无机氧化剂、有机氧化剂)、毒害品、剧毒品等。

主要分布房间:

老园区:主楼:201, 301,316, 317,319,320,502,508,511,512,613, 614,618,标本馆,

辅助楼:207,407

2号楼1楼仓库

西南园区:334, 401, 418,421,427, 442, 502,514,

花红洞园区:GLP中心

2.危险化学品使用应急救援措施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下面只列举了一些部分应急救援措施。研究所在进行危险化学品采购时会严格向供货方索要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试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研究所将对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试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存档保留,并由使用课题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救援人员要熟悉应急措施。

2.1易燃液体泄漏应急救援措施

如实验过程中发现小量泄漏,可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立即准备好相应的干粉灭火器材,随时准备进行灭火,防止发生火灾。

如事态不可控,应迅速报告应急救援组处置。

2.2易燃液体发生火灾应急救援措施

如遇易燃液体发生火灾,在事态可控情况下,可使用就近可取灭火剂灭火: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用水灭火无效。

如事态不可控,应迅速报告应急救援组处置。

2.3碱性腐蚀品应急救援措施

1)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簌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3)泄漏应急处理

发现泄漏人员迅速通知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发出警报,指挥人员在办公楼前迅速组织应急处理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理。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环保部门指定的危化品处理中心处置。

在泄漏现场灭火作战组立即准备好相应的干粉灭火器材,随时准备进行灭火,防止发生火灾;

后勤保障及医疗救护组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警戒、疏散组进行警戒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注意防毒面具使用时间,注意定期更换),穿防酸碱服。

4)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4酸性腐蚀品应急救援措施

1)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簌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硫酸):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灭火方法(盐酸):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3)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环保部门指定的危化品处理中心处置。

4)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带自吸式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

眼镜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5毒害品应急救援措施

发现泄漏人员迅速通知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发出警报,指挥人员在办公楼前迅速组织应急处理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理。

1)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0.1%亚铁氰化钾或硫代硫酸钠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3)泄漏应急处理

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移交环保部门指定危化品处理中心处理。

4)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带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6手提干粉灭火器灭火方法

灭火时,可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使用的干粉灭火器是内置储气瓶式的或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

干粉灭火器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如被扑救的液体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根部,边移动边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明;
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射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015年9月15日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篇5

尚义初中预防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为提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学校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学生生命和学校安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确保我校在危险化学品发生突发事故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为目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本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救治,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二、组织机构及其工作职责组长:邹登祥副组长:黄星
成员:黄平、王惠强、代晓玲、王义容、朱志忠、化学老师
预防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组长职责:
1、立即组织指挥机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
2、坚持做到危险化学品专人保管,双人双锁,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登记制度。
3、制定预防学校危险化学品事件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4、制定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对易发生隐患的部门、部位采取有效措施使隐患排除,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5、事故发生时,学校要及时组织教职工实施抢救及学生自救,并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指挥中心报告
6、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全力组织抢救。
7、第一责任人必须坚守岗位,亲自监督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8、预防学校危险化学品事件工作不力造成事故的,按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教育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关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三、各应急组成员及其职责
工作职责:组织救助现场伤患人员,负责联系、安排伤患者住院抢救,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
查清事故责任和责任人,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处理意见等。安抚事故中受害者家属,听取受害者家属意见,协同有关部门依法为其在治疗、赔偿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帮助,避免事态恶化和连带事故的发生。
黄平负责事故过程相关信息的整理、报送以及信息的对外发布,负责信息的传阅、相关材料的记录、装订和保存。

2016.4


小学学校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篇6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应对化学品可能对现场人员伤害事件的发生,有序地组织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特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化验、保管和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试剂,在操作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气体、蒸气、烟雾和粉尘等生成。这些化学试剂和反应生成物有不少是可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是易爆炸的。化验仪器很多是玻璃制成的,化验过程中又经常使用灯火或其它热源加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触电、割伤、烧伤和中毒等事故。为确保化学品接触人员的安全,现将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第一条几种伤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一)、防火发生原因:
1.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苯、丙酮、氢气、乙炔等因接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
2.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3.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4.电路故障预防措施:
1.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
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使用、储存易挥发的可燃物质,盛装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4.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
6.现场严禁吸烟。
7.现场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处理方法:
1.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火势蔓延。

2.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着火燃烧,用湿抹布、砂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蒙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熄灭。3.扑灭化学药品造成的失火要注意以下事项:
(1)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烃类、醚等)着火,切勿用水扑救,对于这些物质的燃烧用细砂覆盖或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2)比水重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3)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化学药品着火,如金属钾、钠、镁、铝粉、电石、三氯化磷、五氯化磷、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切勿用水扑救。这些物质小范围的燃烧可用细砂覆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若燃烧范围较大时,应用干粉灭火机扑救。
(4)如果在烧杯、蒸发皿或其它容器中着火时,可用玻璃板、磁板、金属板甚至木板覆盖,通常即可使火熄灭,如着火面积大必须使用灭火器。(二)、防爆炸发生原因:
1.某些固体试剂混和后研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如误把红磷和氯酸钾混和后进行研磨。2.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
3.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
4.几种不同的化学品混放,造成泄漏形成混合气体达到极限。预防措施:
1.在点燃氢气、乙烯或乙炔等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它的纯度。这些气体的发生器应远离灯火。
2.固体试剂应分别研磨。
3.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
4.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和护目镜。5.执行化学品管理规定,分类储存。(三)、防中毒发生原因:
1.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如黄血盐本身无毒性,但若与酸作用,就会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3.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

预防措施:
1.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2.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3.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如氯气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或活性炭吸收。4.有毒的废物、废液要倒在专设的废液桶里,由实验员经过消毒处理后再酌情处理。5.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实验室。
6.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7.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
8.处理液溴、氯化氢、氯气、氰化物、甲醇、氯仿、四氯化碳、苯、硝基化合物、苯胺、酚类等药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要时,可戴防护目镜和橡皮手套。9.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万一发生中毒,一般的急救方法如下:
1.吸入氯气、溴蒸气、硫化氢、一氧化碳、IR-270BKPRINTINGINK、IR-803BKPRINTINGINK、MC-270BKMAKEUP、MC-803BKMAKEUP、WL-200WASH、WL-800WASH、5191酮基清洗剂、5100酮基清洗剂、5157酮基油墨等有毒气体时,会引起头晕、乏力、呼吸弛缓等感觉,应该立即离开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吸入氯气、溴蒸气的,可嗅闻由等体积酒精和10%氨水的混和液的蒸气来解毒。
2.误吞毒物,常用的急救方法是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给以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对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内服,以促使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3.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除白磷烧伤外,其余的均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如果皮肤已有破伤或毒物落入眼睛内,经水冲洗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四)、防触电
实验室内触电的发生可能由于仪器外壳漏电、操作不当或对某些电器装置没有事先采取安全措施。为了预防触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室内一切电气装置都装着三相插头、插座、开关,电线全部是暗线。2.电器设备的外壳如有破损都及时修复。3.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设备。万一发生触电事故,采取下列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如果不能切断电源时,要用木棍挑开电线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把触电者迅速转移到适当的地方,解开衣服,使其全身舒展。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五)、防烧伤和割伤
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使用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
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割伤是由于使用玻璃仪器、锐器等不当造成的。预防割伤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折断较粗的玻璃管时必须用布包好后再用力。玻璃管或棒的两端都烧熔或磨钝使之圆滑。2.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内时,要握住距橡皮管或橡皮塞的近端,边旋转边插入,为了易于插入,玻璃管用水润湿一下。
3.装置或拆卸仪器时,要防止仪器损坏而引起割伤。使用玻璃仪器前要检查,防止有暗损的仪器割伤手指。使用锐器如小刀、等工具都要求小心操作。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是:
1.割伤:如有玻璃碎屑混入伤口的,能自行取出的,必须立即取出,无碎玻屑的,可在伤口上搽红药水或龙胆紫药水,再用纱布包扎。
2.烫伤:伤口上搽烫伤药膏,注意不要把烫伤引起的水泡弄破,也不要用凡士林或油脂涂伤口。3.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4.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5.被液溴腐蚀:立即用苯或甘油洗涤伤处,再用水冲洗。
6.被磷灼伤:用硝酸银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洗伤处,再行包扎。切勿用水冲洗。7.被石炭酸腐蚀:用大量水冲洗,再用4体积酒精(10%)和1体积三氯化铁(1N)的混和液冲洗。

使用现场备有下列用品救护药品,在固定处放置。
1.消毒纱布、消毒绷带、消毒药棉、胶布、剪刀、量杯、洗眼杯等。
2.碘酒(5~10%的碘片加入少量碘化钾的酒精溶液)、红汞水(2%)或龙胆紫药水(供外伤用)。注意:红汞与碘酒不能合用。
3.治烫伤的软膏、消炎粉、甘油、医用酒精、凡士林等。4.硼酸(2%的水溶液)。5.醋酸(2%的水溶液)。
6.碳酸钠或碳酸氢钠(3%的水溶液)。7.过氧化氢(双氧水,3%的水溶液)8.硫酸铜(5%)溶液或硝酸银(1%)溶液。9.高锰酸钾晶体,用时溶于水制成溶液。
编制:校准:审核:
生效日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