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8月21日 06:27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0-29 08: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精选推荐】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3篇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篇1

读《孔子》有感


  件>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篇2

读《怎样当老师》有感400字

读《怎样当老师》有感

蒋和丹

在同事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教师也是普通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到底爱孩子的覆面有多大,爱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

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词,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爱”的理解。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文档篇3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面对教育教学的各种理论、思想,我们何去何从,怎样教好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读完学校为我们配备的“做不抱怨的教师丛书”之《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学到了很多,感触很大。学第一,教第二的教学理念。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所以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稍长一点就不敢说话,你们大可不必紧张,也无须顾忌,随心所欲,大胆直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多种多样,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而又风趣幽默。孔子就是这样,对骄狂自负的子路,含蓄批评;
对谦逊过分的冉有、公西华则委婉鼓励。启发引导,通情达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针对各不相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种“因材施教”的意义在于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孔子对学生知根知底,巧于设问,善于启发,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自主互助的学习方法。孔子深谙教育之道,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互助教育。他不多说一句话,更不动辄批评、呵斥,而是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师不经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应该如何定位和规范。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活动安排的确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感谢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孔子的世界,让人豁然开朗,为我们今天如何当老师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让我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到了营养,丰厚了自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