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9月13日 10:22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朝花夕拾读笔记8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16: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朝花夕拾读笔记第1篇《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笔记8篇,供大家参考。

朝花夕拾读笔记8篇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1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入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读后感:不知道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无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一绝,以致于骂狗、骂猫、写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顶带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来了。

难怪鲁先生爱骂"狗",这"骂"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尽光,好歹比那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活自在。且不说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没有狗血淋头,但这"不好惹"的"高帽"却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动机褒贬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连一本薄薄的回忆散文集中都充斥着满腔愤慨之情,及见其他那些杂文、小说集的锋利。讽刺有魅力,当然,在鲁迅笔下,那叫艺术。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每本都有鲁迅的文章,大概多数都选自这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酸。的确,看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2篇

读《朝花夕拾》,我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鲁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诸多作品,《呐喊》《野草》《故事新编》等,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难以释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夜以继日地为名利而奔波劳累,为情感而困惑烦恼,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记了花草的芬芳,鸟儿的啁啾,忘却了人始终是来自自然而又归于自然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规律呢?

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情变得平静而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在长大以后,把自己小时候的琐屑一点点拼凑起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因为有了爱,鲁迅做的最好。

鲁迅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巨匠,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觉到好象在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3篇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代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暮年再去回忆,如同凌晨开放的鲜花到薄暮去摘取,固然失去了盛开时的明丽跟芳香,但夕阳的映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度,而那若有若无的幽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限。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本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妙的回想。正如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高兴的事件,但不断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那份无邪灿漫的情感,让人面前不禁呈现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天然画,同时会找到自己幼时的影子。

但同时朝花夕拾又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斥,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在这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从鲁迅先生毕生的阅历看:嫉恶如仇,不外是对缺少爱、失踪爱、痛惜爱的一个做作反映罢了。

对此作者也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情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逝世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切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据了全床,满头脑的穷规则和愚蠢的信心,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器重的盼望化成了事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闻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由于长妈妈这颗未被古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庞杂。我们是否也会如斯的对待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的爱恨交错。

走过求学的进程,一起追忆失去的友人。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核心的一个个生涯场景,心理过程,读着每一个寄意深远,回味无穷的停止句,我的心也跟着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写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的对照。正是我们有时对学习与玩乐之间的抵触心理。

在文中,充足刻画出百草园这个荒野充满着无穷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润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皇帝(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斥赌气,无一不布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爱好这儿了。正如我们向往悼念我们没有上学时老家小院,或弄堂一角一样的心境。

然而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端了乏味的学生生活,“天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这不由得然我想起了自己,恰是不禁萌发一种老乡将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感。同样鲁迅先生和同学们常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持续读书,远远不迭在百草园里自由、快乐。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拟,让我感到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收教导的时候,天然会有些同感,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读此书的第一感,我也一样。然而,或来再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情形也就随之不同了。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简直不时间游玩,约束了学生爱玩的本性;而我们当初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光放松,又放松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在。跟三味书屋比起来,这已是不错的了,而且回忆老是美好的,这也是我父亲常说,现在想想仍是读书时快活。每个时段都有每个时段的烦恼,为何童年美好,说不定也就是那些当时的懊恼在咱们看来已不再主要了。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4篇

《朝花夕拾》是我国大文豪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妇孺皆知的作品。朝花,夕拾。早晨那沾着露珠的花儿,要到傍晚才能拾起慢慢品味。“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可是我不能够。”题目,小小的四个字,却蕴含了无尽的道理,与鲁迅先生对时间飞逝,心中离奇与芜杂的感慨。

如题记所言,这本书中,有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而今天,我想同大家谈谈的是温馨的回忆。对社会上那些纷乱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懂,却也不能在此穿凿附会。

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小时候的仇猫,幼年时期的保姆阿长,自己心心念念期盼着想得到的山海经,儿时总想去看看的五猖会,黑白无常,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那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一般的景象直到他出国留学。我猜想,这也只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一小部分,摒去了这些,大概还有许多吧。

回忆与批判,我更加喜欢回忆;而在鲁迅先生童年时期这些精彩纷呈的事情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百草园。

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小球一般的覆盆子无一不让我向往不已。作为一个“美食家”,在这百草园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这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的覆盆子了。

在我的想象之中覆盆子一定是闪着明红一般的光芒的野果子。十分光滑,长得惹喜。小巧玲珑的个子,一手可以抓着一大把。放入口中,定是十分美味,汁水满嘴,软软的,吹弹可破。便是色香味俱全了!真是令人向往嘴馋。

冬日的百草园也十分有趣,扫雪,支竹筛,撒秕谷,系长绳,拉绳子捉鸟雀。这捉鸟雀可真是有讲究!不能只有薄薄的雪,需得积雪盖着地面有一两天,鸟雀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行。这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还真是有些难见!

这五彩的童年,是我所没有的鲁迅先生有了,可惜后头迎接他的却是乱世。五彩的童年自然是极好的,希望我在童年的末尾,也能感受一番罢。

在《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儿。若是你听了我的介绍以后,很感兴趣,可以去翻翻,品味品味,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5篇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6篇

藤野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有些猥琐的老师,在鲁迅的记忆里,他十分值得敬重。

他的全名叫藤野严九郎,由于我并不了解这几字在日文中的意义,所以略过。开始的时候,鲁迅从几个老生那儿听说,藤野先生曾因为穿衣“模糊”被人错认成扒手,他的形象并不好,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心中不面对他生了些厌恶。或许,藤野严九郎对于初来咋到的鲁迅,他的这种不拘小节,也不是鲁迅所喜爱的,就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课堂没戴领结。”

“到了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当中”。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不拘小节的藤野先生竟能够待在一堆骨头之中,他对解剖学的热情还真是不一般呢。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具体的对话描写,隐含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注,没想到,在他大大咧咧的外表下,还饱含对学生的关心啊。读到这里,我对他先前的讨厌开始被冲淡了。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对少年鲁迅真是关怀倍至啊!他并没有鲁迅来自于当时弱小的中国而歧视他,而是以恩师的方式对待学生。

后来鲁迅因看过许多战争实录,被那一声声刺耳的“万岁”改变了学医救国的主意。“每当夜间疲倦,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段话具体地写出了一个场景:在夜深人静的子时,鲁迅先生正在挥毫泼墨写着那些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字,人已困乏,却在抬头见看见了当年恩师栩栩如生的照片,内心的火被藤野先生点燃,鲁迅带着对恩师的眷恋,继续提笔痛斥世上的一切不平。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7篇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著,叫《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集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片文章。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咋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节;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讯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朝花夕拾读笔记 第8篇

终于一口气读完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感受颇深。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心中便充满了疑问,“朝花”为什么要“夕拾”呢?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花儿”呢?读完全书,我心中便得到了答案。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怀往事而写下的10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描写得极为详尽,幽默充盈,妙趣横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的景象,也可以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第一所学校“三味书屋”里发生的故事。文章充满童趣,生气盎然,每一句话都留露出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怀念师友的两篇文章。老师和朋友,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他们教给我们知识,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朋友,他们是人生路上的好伙伴,是时时刻刻与你并肩前行的人,他们与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肩并肩、手牵手,一生一起走。

《五猖会》则着重描写了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临行父亲却让他背会书再去,以致于耽误了去看五猖会的故事。文章语气中充满了孩童的无奈。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对我有时严厉,有时宽容。当我做错了事时,他总是极其严厉,有时甚至勃然大怒,把我训斥一通。事后,他又会心平气和地给我讲道理,教育我。他这种“冷热交加”的教育方式,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也教会了我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与非。

此外的每篇文章都很好,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总之,《朝花夕拾》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时事的评述,既有美丽的故事,又有鲜活的人物。读后使人既能产生共鸣,又能得到深刻的感悟和道理。

正因为是旧事重提,说明所记述的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考验,作者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深化了,对现实仍有重要的借鉴或启示,理应更引发人们的思考和重视。也许,这就是“朝花”“夕拾”的原因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