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故事成语【完整版】
故事的成语第1、【成语】:庸人自扰【拼音】:yōngrénzìrǎo【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举例造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成语,供大家参考。
故事的成语 第1篇
1、
【成语】:
庸人自扰
【拼音】:
yōng rén zì rǎo
【解释】: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举例造句】:
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门口停下,背对着郑成功,警告似地说:“不要庸人自扰。” ★华而实《汉衣冠》三?
【拼音代码】:
yrzr
【近义词】:
杞人忧天、替古人担忧
【反义词】:
聊以自慰
【歇后语】:
天下本无事
【灯谜】:
杞人忧天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自己找麻烦
【英文】:
worry about troubles of one"s own imagining
【故事】:
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于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在批评他,秘书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秘书退下去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2、
【成语】:
鱼目混珠
【拼音】:
yú mù hùn zhū
【解释】: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举例造句】:
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拼音代码】:
ymhz
【近义词】:
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
【反义词】:
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
【歇后语】:
【灯谜】:
最大的舞弊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以假乱真
【英文】:
pass off fish eyes for pearls
【故事】:
从前满愿在市场买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珍珠,特别喜欢就藏了起来。邻居寿量在路上发现一颗很大的鱼眼睛,便误以为是珍珠就捡回家收藏。后来他们两人得了同一种病需要用珍珠的粉末和药材才能治好。寿量取出那颗叫人辨认是鱼眼睛
3、
【成语】:
与虎谋皮
【拼音】:
yǔ hǔ móu pí
【解释】:
谋:商量。跟老虎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出处】:
晋·苻郎《苻子》:“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举例造句】:
过去与蒋介石谈判,正如陈嘉庚先生在一九四六年打给我的电报中所说,是“无异与虎谋皮”。
★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
【拼音代码】:
yhmp
【近义词】:
海中捞月、枉费心机、水中捞月
【反义词】:
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歇后语】:
【灯谜】:
最危险的差使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幻想
【英文】:
ask somebody to act against his own interest
【故事】: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4、
【成语】:
愚公移山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举例造句】: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拼音代码】:
ygys
【近义词】: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
【反义词】: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歇后语】:
【灯谜】:
最大的意志
【用法】:
作主语、定语、宾语;指人的毅力
【英文】:
do things with dogged perseverance and fear no difficulty
【故事】: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5、
【成语】:
鹬蚌相争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举例造句】: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拼音代码】:
ybxz
【近义词】:
鹬蚌相危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故事】:
6、
【成语】:
长驱直入
【拼音】:
cháng qū zhí rù
【解释】:
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举例造句】:
我根据数日来的长驱直入,满相信着先头部队是已经进入了武昌。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拼音代码】:
cqzr
【近义词】:
势如破竹、直捣黄龙
【反义词】:
步步为营、退避三舍、裹足不前
【歇后语】:
特快列车过隧道
【灯谜】:
特快列车过隧道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
【英文】:
push deeply into
【故事】: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荆州与刘备在襄阳与樊城一带激战,关羽围住襄阳。曹仁固守樊城,曹操派徐晃率军去救援曹仁,用掐断偃城蜀军的后路来对付关羽的水攻,蜀兵害怕就主动撤军。曹军长驱直入樊城,解了樊城之危
7、
【成语】:
指鹿为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举例造句】:
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拼音代码】:
zlwm
【近义词】: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反义词】:
是非分明
【歇后语】:
【灯谜】:
点石成金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意颠倒黑白
【英文】:
call a stag a horse
【故事】:
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
8、
【成语】:
庄周梦蝶
【拼音】:
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解释】: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
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举例造句】:
死离生别,一似庄周梦蝶。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拼音代码】:
zzmd
【近义词】:
庄生梦蝶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人生
【英文】:
【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周,常在《庄子》中讲寓言故事,借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中《庄生梦蝶》寓言就描绘他自己梦见变成一只蝴蝶,欣然自得,轻松舒畅地自由飞翔,完全忘记人世间的烦恼。梦醒后一直栩栩如生浮现在眼前
9、
【成语】:
自作聪明
【拼音】:
zì zuò cōng míng
【解释】: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出处】:
《尚书·蔡仲之命》:“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严州分水县,故额草书‘分’字,县令自作聪明者,谓草体非宜,自真书三字刻而立之。”
【举例造句】:
郑令虽笨,不至于此,难保不是经手家人自作聪明,所以弄出这样笑话来。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九回
【拼音代码】:
zzcm
【近义词】:
班门弄斧、自以为是、故作姿态
【反义词】:
自以为非、自知之明
【歇后语】:
画蛇添足;闭门造车
【灯谜】:
画蛇添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耍小聪明
【英文】:
think oneself clever
【故事】:
10、【成语】:
坐井观天
【拼音】:
zuò jǐng guān tiān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举例造句】: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拼音代码】:
zjgt
【近义词】: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反义词】:
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歇后语】:
蛤蟆落在吊井里
【灯谜】:
青蛙测气象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见识少
【英文】:
look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故事】:
故事的成语 第2篇
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画蛇添足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量体裁衣的故事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杯弓蛇影的故事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螳螂捕蝉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亡羊补牢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人面兽心的故事
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无价之宝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故事的成语 第3篇
【曲突徙薪】故事的主人公:
徐福,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曲突徙薪】是什么意思?
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曲突徙薪】出自哪里?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曲突徙薪】词语辨析:
【曲突徙薪读音】:qū tū xǐ xīn
【曲突徙薪的近义词】:未焚徙薪、有备无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曲突徙薪的反义词】:临渴掘井、江心补漏
【曲突徙薪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曲突徙薪】如何造句:
1、如果懂得曲突徙薪的道理,这场火灾就可以避免了。
2、卫生局动员市民注射疫苗,目的是曲突徙薪,防止传染病。
3、别怪我建议你曲突徙薪,这场坟实在挤进太多人了,为了安全得尽快疏散。
4、人们为了防止火患,曲突徙薪,禁止上山携带火种。
5、不要将易燃物置于火源之旁,曲突徙薪,以策安全。
6、那家公司财务有问题了,我警告大家曲突徙薪,赶紧把该公司股票拋售掉。
7、让我把楼梯间杂物清干净,古人曲突徙薪的用心就是如此。
8、你把爆竹就这样摆着,容我劝你曲突徙薪,快移到安全地方。
9、做事要先曲突徙薪,想好万全之策,才能有稳操胜算的把握。
10、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可以降低危险的发生。
【曲突徙薪】典故: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去的,这样,灶膛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烟囱。)顿了一顿,这个客人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即“徙薪”,徙:移动,搬迁,薪:柴草。),主人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很不高兴。当然,也就谈不上认真采纳这些意见了。
过了几天,这栋新房果然由于厨房的毛病起火了,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拼命抢救,才把火扑灭了。主人为了酬谢帮忙救火的人,专门摆了酒席,并把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请到上座入席。惟独没有请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这就叫作:焦头烂额座上宾,曲突徙薪靠边站。
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帮助救火的人都请来了,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囱,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是论功而请客,怎么能不请对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请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听了以后,幡然醒悟,连忙把当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请了来。
【曲突徙薪文言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必众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弗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曲突徙薪白话文】:
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
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费用,臣下也不会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现在事情已经过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焦头烂额’者之上!”汉宣帝这才赐给徐福绸缎十匹,后又任命他为郎官。
【曲突徙薪】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还应该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问题解决时也不要忘了恩人。
故事的成语 第4篇
《人中之龙》
这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成语小故事
晋代时,有一位品学兼优的文人墨士,他的名字叫宋纤。他年轻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是在看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以后,他开始厌恶官场的生活,立志此生绝不参与任何正事!在乡下过着隐居的生活,准备安静的终老此生。
当地的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此寻访到他隐居的地方,想要请他出山到自己的身边做官。在马岌到来之前,宋纤维早就猜到了他的来意,早早吩咐自己的门童,紧闭门户,根本不打算与他相见。
马岌没想到自己会吃闭门羹,心中有点不高兴,但他转而一想,一个人能够不为高官厚禄所打动,如此的洁身自好,清贫自守,又不禁对他生出了敬佩之心。他非常感慨的对自己的随从说:“宋纤的大名时常都能够听到,也有好多人想效仿他的德行,但是他的身形却不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大多数人都想跻身其间的官场,是绝对见不着他的身影的,宋先生可真是称得上人中之龙啊!”
成语解释
这则成语形容杰出、非凡的人才。
《呆若木鸡》
成语来源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成语小故事
战国时期,周宣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娇健的公鸡,退朝以后经常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凶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而心里总是感到不满足。
后来宣王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是位训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了镐京,要他尽快训练出一支常胜不败的斗鸡。纪渻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进行训练,要求宣王不要随便派人打扰他。十天以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问纪渻子:“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说:“不行啊,它还非常骄傲恃气。”又过了十天,学完再叫人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看到什么影像,它还会敏捷的作出反应。”
又过了十天,宣王实在等的不耐烦了,把纪渻子诏来问他。纪渻子说:“不行这鸡还怒视而盛气。”宣王笑了说:“怒视而盛气,不正是凶猛善斗的表现吗?”纪渻子笑着说:“陛下以来养的那些凶猛善斗的鸡,有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主动跑过来对齐宣王说:“差不多了!现在这只鸡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已经毫无反应,精神处于高度凝寂状态,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别的鸡见了没有一只敢和它交锋,回头就跑了”果然,这只鸡常胜不败。
成语解释
这则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沆瀣一气》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解释】:
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沆瀣,是夜间的水气,有人说是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
例如《楚辞·远游》有“餐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沆瀣,夜半气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应劭注:“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列仙列》描写仙人陵阳子的神话故事也说:“春食朝霞,夏食沆瀣。”
可见“沆瀣”一词,原来并不是什么贬词,但是后来作为成语“沆瀣一气”,就不是一句赞美的话了。这是从唐朝的一个故事开始的。
据说,唐僖宗时,有一官员,名叫崔沆,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乾符二年,他被派当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这次应试的人中间,有一个名叫崔瀣的,一经录取,马上就当官上任了。
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怀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的吧?”有人更进一步断定:“那还用说,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个故事,载宋人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
所谓“座主”,即主考官。科举时代,应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由于上述故事,后来“沆瀣一气”就流传而为成语,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韦编三绝(孔子)》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墨守成规(墨子)》
[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语出]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辨形]墨;不能写作“默”。
[近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标新立异
故事的成语 第5篇
【望尘而拜】故事的主人公: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而拜】出自哪里?
《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词语辨析:
【望尘而拜读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望尘而拜的近义词】:望尘拜伏
【望尘而拜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望尘而拜】如何造句:
1、此人权倾朝野,每逢出门,当地官绅士民多望尘而拜,争相趋奉。
2、仰仗他的鼻息,望尘而拜的人物,无法计算。
3、尽管山乡野夫们并认不得其中的意思,但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足以让沿路所有的官员鸿儒们望尘而拜。
4、客厅的沙发上做着以为身材臃肿的老伯,他面色苍白,但平静的气场让人有种望尘而拜的畏惧。
5、杨风啧了啧感叹一下这位老者的手段,这样的身手实在是令他羡慕不已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典故:
潘岳,字仁,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擅长文赋,辞藻华美,与文豪陆机齐名,世称“潘陆”。
潘岳虽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态贱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与著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权臣贾谧。贾谧是当时的国丈贾充之孙,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当时的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个昏君和隋炀帝、纣王这些人还不一样,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
有一次,国家发生大灾荒,到处都是缺衣少粮的灾民,大臣禀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竟然问:“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所以当时晋朝的政权实际上把持在后族贾氏手中,贾谧就凭仗祖父与姑母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成为无数小人争相阿谀的对象。
潘岳与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样,想尽办法讨取贾谧的欢心。他们为表现其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驾时,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潘岳的母亲对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规劝他说:“你已经做到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应该知足了。可你为什么还是没完没了地阿谀奉承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吗?一旦贾氏失势,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潘岳将母亲的话当成耳旁风,照旧我行我素。
天有不测风云,晋朝的王族不甘心贾家一门把持朝政,就想办法打击后族的势力,培植司马氏的力量,这样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之争,而却迅速演变成了诸侯王之间的混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在动乱中,贾氏被赵王司马伦消灭,潘岳被指为贾氏党羽而处以极刑。这时潘岳想起母亲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