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16日 16:40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影响因素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3-08-28 2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玮

[摘 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医疗领域医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高校护理教育近些年来在持续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针对岗位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当前临床护理教育与实践所面临的脱节问题,必须要注重加强护理教育工作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衔接,积极解决医院护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任务和难题。因此,学校应聘请更多的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临床实践操作的渗透力度。

[关键词] 高校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衔接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临终关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2020B0511)

[作者简介] 刘 玮(1982—),女,山东威海人,学士,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养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R47-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9-0000-04 [收稿日期] 2022-07-05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快速进步,现代社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和医疗人员的印象,而这与其在校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对高校护理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在当前教育工作与临床实践相衔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必须要注重加强对实习护士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进行考核,综合评估其中的影响因素,才能够为课程设置和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建议。据此,学校应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和教师授课,让学生能够获取更贴合实际情况的知识。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的预测结果,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对医疗保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必须要引起重视,积极贯彻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相比较于过去传统的医学发展理念,现如今已经更加重视预防保健、慢性康复、健康全过程管理的实施,面对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应贯彻其中的要求,不断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应丰富和提升护理学科的内涵,根据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实际需求,促进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结合。传统的护理模式与当前的健康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的情况,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更多的护理岗位。应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产学结合,不断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在此过程中,高校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情景体验,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临床操作,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整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学校应积极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教师为学生讲授疾病的护理内容,同时,临床医生要为学生讲授疾病发生的病因及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二者之间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诊疗思维。

二、高等护理学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影响因素分析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

在当前许多院校所开设的护理专业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较为严重。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且根深蒂固,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思维模式,也就是将学习过程中的大量时间用于记忆理论知识。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时间投入能够换来一定的回报收益,许多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积累和储存,满足了其所需面对的职业技术考试,但是在理论知识记忆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求甚解,不利于促进当前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并契合社会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其次,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在学科教育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许多学校并未构建良好的理论实践结合渠道,学生难以通过有益的实践活动深化个人学习成果,导致学生在真正投身于医院实践工作以后,难以满足医院的工作需求[1]。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在课程内容构建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难以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不能够满足新时代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与人才培养需求。并且,由于专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乏力,导致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发展滞后,在二十余年的教育体系优化改善的进程中,一部分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促进课程内容科学化与合理化。但仍存在部分院校的课程内容涉及与新时期护理专业教育理念脱节的情况,这样的课程内容难以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成为了本校学生在投身于医院工作实践之后的隐患。而一些学校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实力不足,难以及时更新与新课程内容相适配的设施设备,这种情况也是当前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学校应积极拓展教育渠道,破除课程内容不合理的壁垒。

(三)师资水平有局限

在护理学教育领域,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由于护理专业的技术难度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必须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与示范,才能够最大限度上给予学生更加贴近实践的护理相关技术训练。而当前护理学教育领域的教师普遍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且为响应国家号召,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投身于教育实践中。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师资水平受限的情况,部分教师缺乏充足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和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这样的师资环境之下,教学活动质量大打折扣,并且一些教师的错误示范会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除了年轻教师以外,部分教龄较长的教师由于长时间与临床实践脱节,也容易造成个人护理专业技术的落后与生疏,这也是导致师资水平局限的一大因素。

(四)实践模式不完善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力完善护理专业实践模式是开展好护理教育工作与实现良好人才对接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而当前不完善的实践模式成为了促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大阻碍。在扩招以后学生基数更为庞大,学校所在区域的医院难以满足如此多数量学生的实践需求,在传统的实践模式之下,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要统一到医院一线部门进行实践工作,而这样无疑增大了医院容纳实践人数的压力,进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实践岗位上难以真正学到东西并锻炼自己。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要将所学知识一下子应用于实践并不现实,所以常常出现学生到达实践岗位要从头学起相关知识的情况,增大了一线带班教师的压力。

三、高校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当在全球视野下审视自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高等护理教育院校应注重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承担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的培训,促进护理学科纵深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因此,应围绕当前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我国护理教育的质量,同时进行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改革,积极顺应医学模式和医学整合发展变化的趋势。重新规划临床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所占的课时和比重,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评估护理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的比例安排,同时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建议和指导。

(一)加强对学生实践意识的培训

结合以往学生对实践操作培训的意识薄弱问题,必须要注重借鉴和学习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医院的文化和日常工作环境。在开学初始,学校可以與当地医院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未来所工作的职业和岗位,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在当地教师和医生的讲解下,能够了解所学的知识,最终应用于实践操作,因此,在学习期间必须要保持端正的态度,树立为病人负责的意识。学校在采购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首选权威出版社所出版的最新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对医疗卫生事业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带领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背景。多位专业教师要共同确认专业教材是否可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要进行讨论和交流,由此确保教材的延续性和实用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协调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尽可能避免出现雷同的科目。学校应与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当中所占的比例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应带领学生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注重培养学生深入科研的意识和思维,并借助丰富的护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2]。

(二)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

为了转变和改善以往高校护理教育的问题,必须要注重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强化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二者之间的衔接工作。除了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时间意识之外,也要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存在一定的理性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能力特征,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疑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学,带领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成果,补充最新的护理知识;
通过向学生讲解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兴趣。学校应当优化当前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更好地贯彻人才培育的任务和要求。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引下,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将这一理念引入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因此,学校应与医院之间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参与临床实践学习平台。医院可以根据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为其安排和组织相关的临床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及时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了解就医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不断培养与病患沟通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病人消极配合治疗的现象,从而思考有效的解决对策[3]。

(三)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为了促进高校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学校必须要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素养,同时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实习经验,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严格按照护理学教学的实际要求,配合学校的组织和安排,在医院参与实训。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临床知识和研究成果,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更好地运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也可以优先选择一些经验丰富的讲师,重点关注临床经验这一考察指标,并在最终评估的过程中,将其纳入专业素质评估范围内,由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意识。除此之外,学校应聘请一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和医生,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或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更多的案例,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成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促进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顺利衔接,更好地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考虑到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应将临床能力作为教师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标准,组织教师参与临床培训,以促使教师能够在不同的医院定期完成临床培训工作,从而掌握丰富的临床实习经验,也便更好地改善课程内容。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具备从业资格和标准的教师才能够正式上岗。

(四)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基地

高校扩招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无法适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促进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应在校内外打造培训基地,更好地落实临床实践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原有的基础条件,由于医院数量有限,学校在选择合作医院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1~3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单位,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实习教学基地。由于大部分医院原有的院室无法全部接纳实习学生,因此,可以打造标准化的教学基地,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规范的临床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校内可以设置用于护理情景模拟的实验培训基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接触一些护理实践活动,并能够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五)积极模拟病患病情的操练

在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一些病患可能存在不配合实习生工作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带教教师应将其补充在课程内容中,开展模拟病患与病情的操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对患者保持耐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操练,结合以往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情景练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与病患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学生在与病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病人的言语和肢体动作,评估病人的总体情况,更好地掌握护理技巧。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练机会,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知和学习临床操作技巧。对于高等护理院校来说,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应主动探索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了解现阶段医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够更好地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护理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其更好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为百姓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学校应当不断发现和解决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善课程内容。

綜上所述,通过分析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探索出使二者紧密结合的有效对策,从而不断完善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近些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推崇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入改革,也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护理教育应结合当前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践力度,促进高等教育与临床实践实现良好的结合,培养出符合我国卫生事业要求的优秀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纪晓娟,杨瑛.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41-3342.

[2]陈英,欧阳明月,刘桂瑛.不同护理教育人群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6):946-948+949.

[3]陈声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衔接护理教育和护理临床实践的桥梁[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5):326-330.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Wei

(Health And Tourism College, North Sichu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the medical field,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service for patients. Nurs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is also in the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especially for post to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actual dem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facing the disjunction problem,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between the work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and actively solve the task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hospital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hire more teachers with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constantly update teaching content, and strengthen the penetr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nursing education; clinical practice; influencing factors; teach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临床实践教学策略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的教医研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49期)2017-02-27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11期)2016-12-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