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8月22日 05:16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次第花开读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23-01-31 1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次第花开读后感1  樊登读书会韶关分会  我一直相信万事皆有因缘,加入樊登读书会第一本结缘的书。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念今已闻,能听到这本书的人都是有缘人,你已经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这本书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次第花开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次第花开读后感3篇

次第花开读后感1

  樊登读书会韶关分会

  我一直相信"万事皆有因缘",加入樊登读书会第一本"结缘"的书。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念今已闻,能听到这本书的人都是有缘人,你已经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将我从琐事困惑中解脱出来,顿觉明心见性,获益匪浅。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纵观全书,行文虽有二十万字,却字字珠玑,它带给我的心灵撞击不胜枚举,不在此一一赘述,只因其中的曼妙还需此刻的你,打开它,去翻阅,去感受。

  佛说"娑婆世界","娑婆"意为"不完美"。

  那究竟该如何接受遗憾、接受一个并不那么完美的自己?你一定会在堪布的文字里找到答案。我知道,有许多的好书,在等着我去发现,但是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时,如果有一个人,能每天精心地为你选择出好书来,推荐给你来读,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因为,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读到一本并不好的书,浪费的金钱是小事,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才最重要。所以今天我推荐《次第花开》这本书。

  感谢堪布的书,感谢读到这里的朋友,感谢樊登老师的缘分让我有机会与佛法相遇。

  当下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如此珍贵,不再重来。

  次第花开,大道至简。

  邀你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受"完美",哪怕,只有这一本书的时间。

次第花开读后感2

  我得以认识希阿荣博堪布,并有机会读到他的心灵随笔集《次第花开》,缘于去年春季我为他做心血管健康与疾病预防方面的咨询。我很相信面由心生,初次见到堪布,和他交谈,我深感他十分善良。

  《次第花开》成书前,就以不同版式和文本广为流传。书中,堪布以睿智、朴实的文字,帮助读者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倡导和引领人心向善、精神向上。读《次第花开》最深切的体会是医佛结缘、医佛同心。

  在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大力提倡人心向上。而医生更应有一颗善良的心。人们常说从医需有菩提之心,医生最需要敬畏生命,最需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堪布首先讲到"人生无常"。因"每天都在面对无常",他"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堪布通过自己患病的体验和众人分享如何正确面对烦恼与痛苦。他认为,解脱痛苦,不是逃避,而是学会正视与面对。

  拿疾病来说,不少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发生都很突然,毫无先兆,并且至少有25%的心肌梗死不能用已知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但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病理知识,就知道如何相应地调节生活习惯,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或减轻病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学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以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难题。既要承认、正视人生痛苦的普遍性,又不能因此而悲观消极,不要消极地总把痛苦纯粹当做一种负面经历,而怨天尤人。其实,人只要有精神信仰,不自暴自弃,人生中的痛苦,尤其是年青时代的痛苦磨炼,都会转化为人生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

  堪布在谈自律时,更使作为医生的我深受教育。他说:"我所理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一是替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作为医生,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身心存有疾苦、希望得到帮助和救治的患者,我们应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

  纵观全书,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角度不同,但内涵高度一致。

次第花开读后感3

  去年因为习茶,有幸得到一位骨灰级金刚经的受益者,不拘泥于形式的奇人居士的布施,他对佛祖的参悟是“佛祖不是用来求什么,保佑什么的,而是用来感恩的。普天之下那么多人,佛祖保佑的过来吗?但是,你去感恩他,他会感知到的,这就就是慧根”。

  那天在听完他前半生不亚于经典武侠小说里的奇人奇事奇遇后参悟佛法,皈依佛门的经历,在回家的路上,几个姐妹对佛法,金刚经有了新的正等觉开示,甚至讨论起我们普通人讳莫如深的皈依,都打开了菩提心。

  看不见的却在眼前,最美的远方就在身边:

  其实,如《次第花开》书中对皈依的正解:“皈依佛法是需要胆识的,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众人对安全的幻想”。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成住坏灭的,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的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的,因此不具有固有性和恒常性,就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被承诺的安全感。读到这,就让我想到了李中莹大师对承诺的注解,大体意思是,大部分人在作承诺时都是真诚的,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在改变,他们无法预测和操控自己的未来变得怎样。

  因此对承诺的定义是:我会维持这样,直到需要改变为止。所以,要珍惜当下,同时维持照顾自己的能力。

  况且安全感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内心的饱满,自予自己。都说人的全身细胞七年会换一次,就等于换了个人,那改变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现下慎独和独处是很流行的说法,就是要经常沉淀下来,多与灵魂深处探寻,思考,才能直面自我,不忘初心

  佛教徒就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一来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对待自己。只有对自己慈悲,才会真正对他人慈悲,只有对自己柔和,尊重内心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做到利他惠己。

  你是否有智慧,跳出身外,看看自己。佛即觉悟,觉悟世间本无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