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5年05月25日 02:05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3年度《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11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4-02-17 21:50:01 来源:网友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中国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们牺牲自己赋予我们的,用鲜血筑成的国家。对英雄们持有应有的敬意是应该的,不只是这样,我们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11篇,供大家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11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1

中国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们牺牲自己赋予我们的,用鲜血筑成的国家。对英雄们持有应有的敬意是应该的,不只是这样,我们还应该了解当时中国的处境。正是这一本书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时期。

这本书通过描写各种人物,突出当时中国挺身而出的英雄之多。如果没有那些英雄的挺身而出,我们现在的生活该是多么痛苦啊,每天心惊胆战的生活,一刻不得安宁。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五章长征,过大草地,过大渡河,举国大迁移,被第五次围剿。那些英雄们是挺过了多少的痛苦,而蒋介石在日本侵略时围剿自己的同胞,这是多么不明智的举动。

毛主席对老百姓的平易近人令我十分震惊。毛主席的思想是你我难以触及的领域。再次向毛主席致敬。斯诺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各种人物的插图,他们其实并不是多么不平凡,他们也只是平常的人,但这种意志与思想是平常人难以企及的。

我们虽然拥有不同的脸与不同的眼,但我们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红军的大学有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他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想想我们现在的教室,是多么的先进,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红军们成功让日本无条件投降。

我们力量汇聚在一起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这就是红军精神,向烈士们致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2

_日,我阅读了由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伴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回到了中国革命时代。

此书介绍了中国红军与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揭开了举世谜题——中国革命的真相,给我们陈列出一个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模样。

)(

说起中国革命,相信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万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如毛爷爷所言,红军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他们当中无一不是中国的时代英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11岁就参加了长征的“红小鬼”。那可是长征啊!长征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风雪、饥饿、疲惫等那可都是随时能让人失去性命的。一个11岁的小孩,为了无产阶级而斗争。从他瘦小的身躯却可以看出其蕴含的大无畏与坚强——所谓的“长征精神”。

不仅是红军中的队员们,领袖们更是展现出他们的红军风范。不得不提的就是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领头羊,他自身蕴藏的朴实无华是国民党中任何一个都无法比拟的。他毫不高高在上。长征途中,他与普通战士一样坚持步行,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们穿。他的身上迸发着伟大的长征精神。他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红军远赴长征,不畏艰险,共度难关。现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正在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一场“特殊的长征”中,我们应该拾起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奏响这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将病毒赶出我们家园。只要万众一心,我们终会胜利!

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我见证了革命英雄用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筑成如今坚不可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青少年要不负众望,担起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成为祖国的中流砥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3

吴亮平曾评价道:“《西行漫记》是一本忠实地报道了我们的情况,介绍我们党的政策的书。”是的,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为探寻真相而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把当时中国最真实的情况记录了下来。

通过《红星照耀中国》,我认识了那个追求直理,冒着危险来到中国的斯诺;我体会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和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看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个个热爱祖国、满腔热血的青年们。书中不管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还是红军总司令朱德,不论是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的周恩来,还是那爽快、正直的彭德怀。在他们身上,我都能感觉到那中国人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品质和他们无比坚定的信念。

这本书让我学习到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让我了解了中国革命时期的那段历史。面对国民党无情的杀戳,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践踏,面对当时的艰苦生活,中国共产党从未说过放弃。他们带领着中国人民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这些绿色作文网艰辛的斗争,中国因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以,今天的幸福生活必然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回望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共产党人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我们应当军记那些为中国胜利而牺牲的战士们,我们应铭刻“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正如新西兰诗人路易·艾黎所说:“它通过各主要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后代的青年将会以感激的心情诵读他的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我可以在阅读中感悟历史、得到启发,从而反省自我、收获成长,我从书中了解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4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它一定红色。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时,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一本书写中国奋斗史的书,怎么会是外国人写的?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勇于面对的红军精神。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朝气满满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中国。

谈到《红星照耀中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没有路的“路”。而中国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的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5

蓝天之下,红旗飘扬……望着映入蓝天的红旗,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从摆满书的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封面赤红的书。封面上是一行醒目的英文单词:《REDSTAROVERCHIN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字作品。它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许多他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一探究竟的经历。

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国也保持着他的意识。他用娴熟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能用一种第三者的身份,片面但能直观地了解当时的中国。

这本书中,关于长征的片段可谓是本书的一大精彩之处。从第五次围剿失败开始,无论是过大草地,还是过卢沟桥,在阅读时,我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的眼前,书中的文字仿佛是一幅幅会动的画,向我们叙述着这次举国大迁移……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长征,红军说到它时,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程长,环境差,行走艰难,而这,正是对军人毅力惊人的考验。的确,长征是一场战斗,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但是,如果没有长征,那么现在的中国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封闭的黑暗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次举国大迁移,至少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有共产党的存在。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也许红军就是希望,支撑红军战士的也就是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信仰。

红旗上的星是黄色的,但为什么照耀中国的星是红色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现在我明白了,红旗上的星星是指人民,照耀中国的红星,就是中国共产党!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6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它是由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中国以一名记者,外国人的身份所写下的一本书。

这本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奋斗努力的过程,体现了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红军精神。让西方人看到了在中国西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艰苦的奋斗,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际上对“红区”的偏见。

爱德加斯诺也让我们在这本书里让革命烈士们仿佛活了过()来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了那些伟大的革命你也是和一段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历史。在书中我了解到了毛泽东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故事,这段故事不仅呈现了他个人成长轨迹,也体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也让我了解到毛泽东先生是一个不拘小节,很有幽默感,工作事无巨细满分作文网的人。我还读到了出生于大官僚家庭的“造反者”周恩来先生他组织了多次罢工和起义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我还了解到红军给战士们规定的三条简明纪律是:行动要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功。这本书里还讲了许多其他的革命先烈,以及他们的一些英雄事迹。他们用他们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鼓动了中国人民,激起了他们的革命热情,铲除了旧中国的病根。

在爱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与革命领袖谈话并记录下来所写成的这本书中,我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了那些伟大的革命领袖在当时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那些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如书里所说的那样照耀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7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父亲一边翻弄着他那满满的大书柜,一边哼着这首经典老歌。

父亲是一名会计,但是很喜欢军旅,所以书柜里大多都是和军旅有关的书籍。我顺着书柜看过去,发现一本红色的书在其中格外耀眼——《红星照耀中国》。我喃喃自语道,轻轻取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来战胜敌人,在失败的过程中不灰心,不放弃,在革命的路途中不断地帮助老百姓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与我年纪相仿的——“红小鬼”。他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他们却比富人家的孩子有志气。有一个孩子才十五岁,红扑扑的脸颊,时不时吸溜着鼻涕,他经常用袖子来擦,边擦边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副完完全全的孩童模样。可有谁想得到,他已经参军了四年。那时他刚十一岁,便扛起了保家卫国的枪杆,走过了红军的万里长征。这些红小鬼们喜欢红军,也无限忠诚于红军。在西安府肮脏的监狱里,关押了200多名这样的孩子。他们无论受到怎样的拷问,仍然不屈不挠,忠心可鉴。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背后有着多大的信念和执着!我情不自禁地感慨起来。就像作者所想的那样,这些中国的未来——红小鬼,看似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却早已被战争磨炼成了能征善战的红军战士了。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红军战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精神更是感染了新时代的我们。从此革命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决不能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要努力学习,砥砺前行,让红星永远闪耀在中国大地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8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是荒弃的田地、饥

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烧的岁月里、无数英雄人物路身历史的舞台。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国民党对中国

共产党的西北根据地进行了犹如铜墙铁壁般的严密封锁,这里的信息被阻滞、被审查,真实的情况一再被掩盖。国民党污中国共产党人是“狂热分子“杀人放火者”等等。人们听到的是各种混乱的传言,以致苏区以外的人们都对红军队伍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红军不能克服物质上的匮乏,不能突破层层严蜜的封锁和“围剿”,最后必然会陷入惨败的境地。这些言论熟真孰假?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用生命去维护的信仰和理想是什么?这些问题像一个个解不开的谜团笼罩在人们心头,1936年,30岁的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为了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红星一样照耀着中

国、让中国走上富裕繁荣的道路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9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_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10

张子钰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有一些想说的话。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作者,他叫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1949年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斯诺写工农红军,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写延安红色政权,他的观察点、态度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纪实写作毫不做作,是质朴而真诚的。斯诺以“他者”的目光来观察“红区”,他对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述,对“红区”生活的描写,自然也会带有西方记者的立场,但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带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导“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在诸如饮食、住宿、开会、舞会、恋爱,甚至房屋摆设、身体语言等有趣的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陕甘宁边区那种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不拘谨。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虽然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但他却生动地写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以及共产党不屈不挠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篇11

┈┈安星烁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他曾远赴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并根据实地考察、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该著作。

我认为这本书精彩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这本书展现了当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因此这本书具备很高的思想价值。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也要自己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从书中学习到的道理。

其二,这本书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生动,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文学造诣。第八章第二节中,作者描写彭德怀时,有这么一个情节:彭德怀突然气喘吁吁地向他的部下和作者吼了一句“冲到山顶去”,然后他自己就像兔子一样窜到了山顶。短短的一句话,同时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彭德怀带领革命斗争时的坚定与决心。这类短小而精彩的描写,书中还有多处,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这本书也具备高度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一起回到那个艰难困苦、充满硝烟,但却让人荡气回肠的年代去吧。我相信,你们必然会为这个伟大的国家,为那些可爱坚强的人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