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4年05月19日 12:52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不忘初心 >

初心使命视域下抗日军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01 21:35:01 来源:网友投稿

曾扬平 詹全友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集中体现,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取得民族独立、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其有效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具体研究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特点和效果,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

抗大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和关心下,于1936年建立的一所专门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抗大的建立,既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大需要,也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举措。因为民族得不到独立和解放,就不能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为人民谋取幸福;
人民幸福得不到保障,民族何谈复兴?所以,抗大的创办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应有之义。

(一)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1931年9月,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很快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更好地做好抗日民族战争的工作,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大数量的培养干部。党要有成千成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的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2]要培养干部,首先要解决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毛泽东在《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中提出没有大批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会犯罪,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志们看得远,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3]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并于1937年1月19日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

(二)抗日军政干部建设的需要

第一,军政干部人才数量较少。为了解决干部人才数量少的问题,刘少奇指出:“过去我们的革命干部,特别是有经验的干部大批牺牲,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补救这个缺陷,要训练上万的干部。”[4]干部数量的多少与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抗日战争的工作,也会影响党的发展。第二,军政干部文化理论水平较低。党内大多数干部出生农村、文化程度较低;
没有接受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陈云认为:“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5]所以,必须要提高现有干部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尤其是要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武装他们的头脑,转变他们的世界观,让党内干部队伍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作战能力,更好地担负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任务。正因为面临如此现实情况,迫切需要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

抗大不仅仅是培养军事人才,也培养政治人才。既有过硬的军事本领,也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是高级战略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民族。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核心之要,指引着广大教员学员向着进步、革命的方向前行。一个学校的教育方针,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与其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契合的,大致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的劳动观教育等三个方面。

(一)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没有革命的理论支撑,就很难取得斗争的胜利。当时,抗大学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还很不高,需要对他们加强马列主义教育。抗大设置的关于马列主义理论的课程主要有: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联共(布)史、共产主义与共产党问题、辩证唯物论等,这些主要由毛泽东讲授。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也是在抗大的讲学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为了让广大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把深奥的马列主义理论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灌输给学员,力图打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还组织学习有关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政治、军事策略,使学员对党的方针、路线在理论上有较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上有充分的准备。坚持注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中国革命的相关问题,让广大学员更好地运用马列主义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特点、规律。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抗大五大队的训词中指出:“同志们!你们都是不远几千里而来延安的,目的当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抗日救国!即是说,你们准备牺牲而来的,要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6]在抗大爱国主义教育上,始终强调要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爱国主义信念作为最高的理想信念。毛泽东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一文指出,“你们可以学一样东西,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学一个宗旨,这个宗旨也就是全国的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7]。抗大对学员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还要把旧的落后贫穷的中国变成富强、繁荣的新中国。

(三)艰苦奋斗的劳动观教育

抗大成立初期,面临各种困难。“毛泽东在筹备会议上说:要办好抗大,就要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这里要教员,没有;
要房子,没有;
要教材,没有;
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要我们艰苦奋斗。”[8]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力更生来解决。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这样描述抗大:“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9]为此,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教育和劳动相结合。一是修建窑洞,扩建校舍。由于抗大迁至延安,学员数量激增,宿舍短缺。校领导组织和发动教职工和学员自己动手、兴建校舍。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劳动,“共建成窑洞170多个,并修建长达3000米的‘抗大公路’,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了师生的信心。”[10]二是参加生产劳动。为了克服困难,支持长期抗战,党中央于1939年1月号召在延安的党政军机关、部队、学校,开展生产运动,抗大师生热烈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并成立“抗大农庄”。“当年全校师生共开荒1万多亩,收获粮食100多万斤,基本上完成了生产任务。”[11]同时,还开办缝纫厂和自己制作纸张、粉笔等。参加大生产大劳动,培养了广大学员的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也让广大师生认识到在打赢抗日战争、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强大的意志。

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员针对学员的特点和思想发展情况、形势和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灌输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自我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等方法。

(一)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理论灌输是抗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灌输到学员中,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在具体的灌输过程中,抗大教员们通过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有效地使抗大学员在思想、行为上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但是光有理论的灌输,没有具体的实践锻炼是远远不够的,抗大的广大教员和学员也认识到单纯地靠灌输的这种教学是不行的。毛泽东曾在抗大说过,“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为了运用,决不能象那个博士一样,什么都是国外的好。教条主义者就是不顾中国的实际,马列主义词句背得朗朗响,就是不会用。”[12]所以抗大的理论灌输教育必须要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战斗为一体的。学员们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抗大会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扩建宿舍、兴修公路、军事实战训练和战斗、参加大生产运动、组织文体活动。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学员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注重自我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

为了加强广大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抗大充分运用了我国古代自我反省的传统教育方法。抗大学员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以实现自我教育。这不仅能够提高学员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一定程度也有利于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抗大充分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要求广大学员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一系列的错误、僵化的个人主义和教条主义以达到思想上的根本转变。抗大也注重运用示范教育的方法,重视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定期举行劳动英雄、模范工作大会,使广大学员们了解英雄模范的光荣革命事迹,学习那些优秀的榜样对革命事业的艰苦奋斗精神,并进一步激励自我。抗大军队中优秀的老干部,充分发挥带头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员们言传身教,在行军间隙向学员作报告、组织讨论学习。自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示范教育的深化;
示范教育的运用,有利于为自我教育提供前提,两者相互补充、密不可分。

(三)坚持因材施教

在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员根据学员的来源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员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员的来源差别的把握,结合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工农出身的学员从精神品质上看,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从阶级立场上看,他们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是坚定的、革命的、忠诚的。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或者很少接受过正规教育,文化程度一般较低。根据这一特点,故要重点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和文化教育。知识分子出身的学员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对中国革命事业充满热情和决心,但没有经过实际的革命锻炼,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斗争能力,另外有些知识分子难免会有小资产阶级倾向,故要重点对他们进行实际的作战能力和斗争能力的教育。在干部培养上,会有针对性地对培养不同类别的干部进行不同课程设置。政治课是政治干部的必修课,即使是培养军事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进一步促进了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抗大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决定了抗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严明的政治性和突出的实践性等特点,在九年艰苦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特点

第一,鲜明的时代性。抗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抗日战争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开展的,如对学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观点科学看待中国革命的问题等。把抗日救国、挽救民族危机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所谓的“升官发财”。

第二,严明的政治性。抗大教育方针的第一条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指出,要进行普遍而深入的政治动员,才能取得伟大的民族战争胜利。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出发点,全面加强正确政治方向的教育,使教职工和学员树立无产阶级的政治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深刻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是为谁服务、由谁领导的道理。

第三,突出的实践性。抗大思想政治教育是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不仅教授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理论知识,还特别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如挖窑洞、修公路、办农产等,都是理论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抗大还建立各种群众性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成立“救亡室”,举办生动活泼的问答晚会、辩论会、讨论会等;
开展歌咏、体育、军事等竞赛活动。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这些组织、活动紧密结合,生动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实践性。

(二)成效

第一,培养了大量的军政干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军政干部人才,走到抗战的最前线去。抗大成立之初,干部队伍人数较少且文化理论知识不高,军事作战能力不强。随着全国各地知识青年和海外华侨及工农奔赴抗大,为培养大量的军政干部人才提供了基础。通过在抗大这座大熔炉里艰苦学习和努力锻炼,他们练就了过硬本领,投身于抗日战争前线中去,许多人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骨干力量(如罗荣桓、李先念、王维舟、王树声、胡耀邦等同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扩大了抗大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政治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等,吸引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加入,尤其是像抗大这样的学校教育建设。抗大师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师生中的地位。美国记者斯诺和威尔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爱德华都曾到抗大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指出:“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在国外也有点名气?就是因为它同所有的抗日军事学校比较起来是最革命、最进步的,最能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斗争。”[13]

第三,成为抗战时期学校的典范。党在抗战时期建立了许多学校,主要有三种:“一是创办了中央和地方党校,二是创办了各类专门院校,三是创办了各类中等学校。”[14]抗大是属于第二类院校,同时期的还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等。不同于其他院校,抗大是专门培养军政干部人才的学校,师生要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学习最先进的思想、最过人的本领,打最硬的战争。因此,抗大既更需要对广大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最好的学校,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革命熔炉’”。[15]

抗大的发展是和践行初心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初心和使命催生了抗大,抗大践行了初心和使命。抗大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与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抗大思想政治教育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大时代背景下,服务革命事业;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培育“时代新人”。抗大思想政治教育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仍然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抗大非常重视用理论武装学员头脑,让学员更好地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看待中国革命的相关问题,让学员更好地运用马列主义来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特点、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6]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集中体现,高校要加强和引导学生读原著、悟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适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研讨会,邀请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把深奥、难懂的部分内容,经由老师们的讲解,更好地让学生们接受和理解。举办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征文活动、演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在生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热情,坚定其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抗大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助力于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人才,为打赢民族解放战争而努力奋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有所不同。归结起来,就是助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兴,则国家兴。”[17]要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在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激发他们自强不息的力量和爱国的热情。当代中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国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进步。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把他们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国家的理想相结合,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现实力量。大学生只有把理想转化为坚定的信念,才能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行稳致远。

(三)深化艰苦奋斗的劳动观教育

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就是艰苦奋斗的劳动教育。重视艰苦奋斗的劳动教育不仅是抗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部分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艰苦奋斗的意识和劳动观念有所淡化。因此,高校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借鉴和学习抗大的劳动教育,并把其融入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锻炼他们的思想意志,进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开展劳动教育要切合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合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大学生要通过实地社会调查和走访、接受相关的劳动教育等方式,在亲身真实的、具体的社会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扎实地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统一,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一致。此外,在社会和学校、家庭的各个环境中,也要践行劳动教育精神。通过大学生在学校的必修劳动课程的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和家庭中自觉、自愿、自主的劳动参与过程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举办的开学演讲中,着重强调:一个军事学校,最严重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抗大办学治校的成功离不开广大的教员,重视教员的培养和选拔,创办专修班,培养新的、缺乏实际经验的教员,对在职的教员采取轮训和抽调的方法,与此同时坚持和贯彻以老带新的原则,充分发挥了老教员的骨干作用。正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抗大才能贯彻落实好教育教学方针,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人才。

迈进新时代,高校如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教师,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工作作风的群体。第二,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通过各种组织培训以及动态考核,实行“以老带新”,让优秀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年轻教师对接,传授经验,保证师资队伍常态常新。第三,强化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理解。通过日常的培训和宣传,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强化自身的使命感,实现其对工作的自豪感和自信感。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组织环境的建设,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增强广大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在富有创造性和充分的学术自由的组织环境中,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中。

猜你喜欢抗大干部理论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我们从抗大走来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8期)2021-12-01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当干部切忌“打官腔”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罗瑞卿在抗大(上)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7期)2009-08-31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5期)2009-06-04信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12期)2009-02-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