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秘网 - www.sdelec.cn 2024年04月27日 01:38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国庆节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庆节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国庆节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全文完整)

 

 国庆节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0 10 篇

  第一篇 今天和女儿一起看了《长津湖》,第一次见女儿看电影看哭了,看完电影,女儿反复问我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仗,他们是和日本一样吗? 我想了又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我的直觉是,美国和日本不一样。日本是侵略,美国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大约,打仗对美国是一笔生意。毕竟一战二战美国因为战争发了财。于是,他要延续这种生意。毕竟,美国从未停止战争,尽管这些战争都是被他安排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哪怕到了 2021 年,美国也才刚从阿富汗撤军。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最可爱的人吃着冻得硌牙的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和女儿都哭了,因为我们都理解了这场战争又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大牺牲巨大的战争,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战争!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哭了。看着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斗里奇袭美军,我也哭了。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一名战士都是有爸妈有家有血肉的个人。本来,我们的战士该回老家或建房孝养父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米油盐。本来,美国的战士该在老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

 然而,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士送到朝鲜战场,而我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心、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入的幻想。

 人命是战争的燃料!

 美国决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众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无论是美国士兵还是中国士兵,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女儿哭了。

 我想大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这害怕也算是一场教育,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于比这个还可怕。

 《长津湖》里,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

 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畅读姐)

  第二篇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 “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 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 30 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 800 人。”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

  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 1 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 20 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

 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 10 天、平均日行军 30 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 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

 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 1 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第三篇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这个电影一句话来概括:“太感人啦!” 幸亏我随身带了一包纸巾。

 这场电影主要是讲抗美援朝时候,我军如何在长津湖一带阻击美军。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电影场面宏伟壮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回来的路上,爸爸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影拍得越来越像美国大片啦,我回应到“那是因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影视方面!” 是的,确实是这样,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去,都是革命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 我辈当自强。正如片中指导员所说“我们这一代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

 一代不再打仗,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那以后就得我们的下一代来打!” 现如今,我们依然在和老美打仗,从未停止,不是用枪弹,而是用科技,经济等 。当然,我们的国家现在的地位,更加不会对老美做出让步和妥协,必要时候,即使使用武力,我们也有这个资本。希望能够影响我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让国家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

 回想自己过去的三十几年,仿佛没有那么强烈的要为了国家如何如何的感觉,即使有,可能也是口号之类的,心里的触动并没有那么的强烈。可是最近几年,心里的触动和感动特别的频繁。也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比我提前懂得这些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总想着带孩子看这一类型的内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今年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峰爆,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电影,是应该要带孩子好好了解。让娃娃们从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第四篇 和朋友约了《长津湖》,结果她今天值班没空,我就自己去了。

 去之前只在包里捞了几张餐巾纸,结果开场前喝了一杯拿铁就被霍霍

 掉了。整场电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泪,默默吸鼻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雷公开车那一幕;还有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

 我一直是个感性的人,看红海的时候流泪,看战狼的时候也流泪,甚至一度拒绝电影院里的战争片或者苦情电视剧。这几个场景更是眼泪止都止不住。

 《长津湖》比较突出的是群像戏,雷公那场算是为数不多的单人戏,也拍摄的很好。很多小细节都被给到了镜头,值得第二遍观看挖掘。大场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块。镜头转换自然,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没有缺点,因为群像又是电影因此在人物饱满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场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几位去世的战士没记住名字。有好多镜头给到美方战士被枪打中死去,却很少单独给到我方被打中的战士,其实也应该多拍一点,毕竟我国军人也并不是铁打的,他们被子弹打中被炮火击中也是会死的…

 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是拍摄了美国下层军人的日常,比如海报歌曲食物…这大概实在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稳的生活吧。

  抛开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胜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战士都是主角,有灵光一闪有突出的投掷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们都只是血肉之躯,抗美援朝的胜利,不,应该说中国所有为独立自主和平进行胜利战胜,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献血铺就的。

 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

 第五篇 自《八佰》后一直没进影院,昨天和车友一起观看了《长津湖》,影片再现了发生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的长津湖战斗,今天的观感我不讲历史背景,战役进程,以及武器装备,讲讲人吧。

 解放战争结束后,伍千里抱着哥哥的骨灰回到了老家:一座小渔村。这是一户靠水吃饭的人家,解放前即便是岸上的穷人也看不起他们,“渔花子”——直到近些年还有人这样说扬州沿湖村的渔民。而伍家三代打渔,坐稳了中国社会的最底阶层。所以当伍父说政府分了两亩多地给他们,伍千里立刻描绘起了新屋的模样,这是翻身摆脱阶级烙印后发自真心的高兴。

  依稀想起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船上玩耍的情景——我们家族就是翻身的底层阶级,因此从影片刚开始我就对影片产生了共鸣。

 进入新千年后,抗美援朝影片风格开始改变,没有三大战役时代的全局俯瞰了,而是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重视对基层战士人性的刻画,以及战争对人生产生的影响。这不是反战,而是在告诉观众“保卫和平”这句话的是由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承担起来的。

 从《云水谣》、《集结号》、《我的战争》到《金刚川》、《长津湖》,普通人的群像不再是刻板的革命战士,而是有爱、有理想、有情义的人。可是身处那个时代,命运无情的撕裂了他们的人生,《云水谣》的陈秋水与王碧云天涯相隔 60 年,《集结号》的谷子地余生都在寻找自己的部队,《金刚川》的班长刘浩暗恋上了四川老乡话务员,而几个小时之后姑娘就牺牲在金刚川畔。在《长津湖》中,编剧更是充分赋予了演员们生动饱满的人物设定。

 在我看,看群像影片,和追偶像组合有相似之处,有人因为孟美岐而去追火箭少女 101,而在《长津湖》你可能会因为某个演员某个角色而被影片感动,并继而对整个志愿军群体产生崇高的敬意。

 是片中形象最为细腻的一个角色。满是硬汉的七连,梅生有不一样的

 气质,从他在部队集合时报数时“压线”赶到,神态中硬朗与书卷气相得益彰,就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明明已经退伍,可以告别枪林弹雨的战争,在上海过上温馨惬意的生活,他却狂蹬了 120 公里自行车归队了。他当然不是天生好战,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喜欢读书听歌学外语,深爱着女儿,但是为了不把战争留给下一代人,他责无旁贷,选择走向战争。

 这里有两幕塑造得很好,一是火车上大家都自豪地讲述七连的战绩,他却很凝重的告诉伍万里: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这句话反映了作为政治主官的他具备洞察战争本质的结构思维能力。二是在行军中遭遇夜战,连长安排他率队带电台先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请求参加战斗,第一次正面与美军交锋,我认为我应该在场。”干净利落,条理清晰,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身边一些优秀的同事或朋友,有责任有担当,遇事绝不逃避而是挺胸向前,梅生就是这样的真男人,大丈夫。

 他是战斗英雄,大哥的榜样在前,老兵的辅佐,多年战火的熏陶,养成了他胆大心细,不畏困难的性格。他奉命护送电台中途遇见友军被美军压制,此时他对战场情况不明且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