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案热门7篇
最后一分钟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案热门7篇,供大家参考。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四、课时准备: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同学们,请回想一下我们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香港是东方的明珠)
出示课件:香港风光图片及中国地图,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曾经隶属于广东省。
然而它却曾经被帝国主义列强占据了长达15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吗?
(二)展示资料
1、 割让历史:出示课件:三个不平等条约。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国的殖民统治,给香港人民留下了数不清的苦难与屈辱。
度,50年不变。区花是紫荆花,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
(三)、导入新课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一刻的*吧!。
(四)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后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说
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由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它象征着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五)体会诗歌内容。
(六)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3、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
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闹钟一只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
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交流。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
1 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
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齐读课文。
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4篇
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
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5篇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
师:当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师:是啊,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努力香港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孩子们在这首诗中有一节就写到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孩子们,谁有过手被划破的经历?疼吗?伤口有多深?那你能想象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的伤痕有多疼吗?这是谁带给我们的伤痕?又是怎样的伤痕?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读)
5、谈为什么是“铸进”我们的灵魂?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个词——铸进。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谁能说说“铸”的意思?这里又是把什么熔化了?那我们把“铸进”换成“放进”,“走进”好不好?为什么呢?
师:是啊!“放进”、“走进”时间长了我们会淡忘,可“铸进”是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跟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了。所以诗人说这铸进灵魂的伤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痕,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齐读第三节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当百年的耻辱终于得雪,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愤慨、酸楚、激动和自豪来齐读第三节。(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聚焦香港回归前急切的等待。
师:1997提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读第一节)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读一读。(学生自读)孩子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所有的中国人在等待这最后一分钟到来时的心情吗?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所有的中国人都迫切的等待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迫切的等待)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香港回归时的神圣时刻。
1、自读第二节,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
师:孩子们,这全国人民迫切期待的,翘首期盼的、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来到了,请自由地读第二节诗歌,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一说。
2、理解“是万众欢腾——嘴唇”的意思。
师:是啊,激动,自豪,喜悦,孩子们,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我们怎能不喜悦呢?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激动呢?请你们在本节中找到描写所有中国人激动和喜悦的句子,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是万——唇)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a、为什么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请学生谈理解)
b、从这微微颤抖的嘴唇中,他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望着那冉冉起的国旗,回想香港回归所走的坎坷的路程,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想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寂静中思考,他们用那颤抖的嘴唇在说呀!孩子们,想一想:那微微颤抖的嘴唇在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书写)
C、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D、指名读第二节。
师:是啊,这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哪位同学激情并茂地把第二节给读出来。
3、小结
师:这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这令人激动而又感人的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板书:神圣的时刻)
(四)学习第四节,祝福香港美好的未来
1、“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师:最后一分钟的等待,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孩子们这里的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2、指名回答
师:是啊,在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也是香港一个多世纪耻辱结束的宣告,更是香港崭新未来开始的宣言!是全中国儿女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板书:美好的祝福)
3、读最后一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吧!读(课件出示“然后去奔跑——”)
4、课件展示今天的香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断言:“香港回归经济会逐渐衰败。”你们信吗?(学生说:不信)
师:说得对,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衰败”而且更富活力!
师:请看今天的香港。(课件)。
师:看了这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两三位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香港,孩子们,事实证明香港这朵紫荆花,只有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
1、齐读整首诗
师: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经过多少代的奋斗,终于盼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孩子们,捧起你们的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读(配上音乐)。
2、主题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吧!(出示课件)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
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请全体起立)
3、总结
师: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百年的耻辱,永远也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1997年的7月1日,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这节课我们学习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
生: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
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师: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分钟》。
3、过渡:诵读诗歌与作者心灵相约,查阅资料读懂诗句深刻含义,感受诗歌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二、初读感知
1、师:请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到有感情朗读。通读全文后,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全诗有4个小节,分别是等待回归、升旗仪式、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三、品读感悟
(一)等待回归
1、引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一分钟,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伤的孩子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板书:等待)
教师提醒学生读书要留有痕迹,一边读一边想,动笔划一划,可以抓住一些词语来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人们的心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点拨,出示课件句子.
你从“心跳”中体会到了什么?
“叩问”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祖国母亲,你会怎样询问呢?
从“越来越近”、“最后一分钟”体会到什么?
板书:急切、期盼
3、朗读训练
师:再过一分钟,香港就要回来了,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是啊,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急切?(请男同学读)
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激动?(请女同学读。)
教师激情引读——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
(二)升旗仪式
1、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升旗仪式开始了。(板书:升旗)
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第二小节,并说说你读着读着,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旗帜冉冉升起——那是什么旗?
旗杆——旗杆象征着什么?从“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万众欢腾的场面——是啊,举国欢庆。在升旗仪式现场却是(刹那的寂静)透过这表面的寂静,我们看到中国人内心的……
泪水——那是什么泪?
(2)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
你来轻轻呼唤,谁再来轻轻呼唤?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3、香港回归,举国欢庆,人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来,准备一下。(激动、自豪)
(听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我也想读。)
(三)回顾历史
1、过渡: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旗的伴随下冉冉升起,此刻我们眼睛湿润了,泪光中作者的联想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3小节。
2、“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3、引读: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地心不仅有愤慨,还有酸楚,激动、自豪,喜悦,带着你的体会读此段;
(指名读)
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作者想到了虎门销烟,南京不平等条约,这些中国人百年的痛楚,百年的伤痕,在最后一分钟里得以雪洗,又怎能不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齐读此段。
(四)展望未来
1、过渡: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历史的新篇章。(出示第四节)
2、师范读,多么优美的诗句啊!你也向老师一样深情地诵读,体会诗句深层的含义。
3、总结:“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的代名词吗?它包含了什么?
(教师板书:它是屈辱的结束,崭新的开始)让我们再次怀着激动、带着对祖国的热爱齐读这首诗。
4、回顾了屈辱的历史,面对崭新的香港,让我们捧起书本,把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读出来。(教师板书:未来——美好祝福)这是作者的祝福,也是我们的祝福,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祝福,愿香港越走越好。
四、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作为课后小练笔。
2、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五、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等待——升旗——回忆——展望
急切祝愿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怨言的优美。”结合课外资料和课前的扩大阅读,引导学生收集图文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历程,今日繁荣的香港,落实“大阅读”理念。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学生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相关美好未来的祝福。
最后一分钟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疑: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
2.简介香港,揭题。
二、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认读下列词语。
叩问旗帜刹那脊梁
硝烟骨髓铸进悄然
2.哪一节诗写了香港的历史,找出来读一读。并结合课前预习及工具书说一说这节诗中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与组内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香港回归时,中国人民的心情怎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议、评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的回归
3.香港的繁荣
栏目最新:
- BIM正向设计体系研究及探索——同济国际...2024-09-15
- 莲花纹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2024-09-14
- 基于STM32和云平台的植物浇水系统的设计...2024-09-11
- 零电流型TSC,双CPU,控制系统的设计2024-09-09
- 大幅面坡口激光切割机的设计与应用2024-09-07
- 留仙洞万科云城项目设计大事记2024-08-31
- 平台化下车体的通用化设计2024-08-26
- 低旁瓣反射面天线设计2024-08-24
- 基于云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2024-08-24
- 最新夏天歌大班教案反思(汇总12篇)【通...2024-08-02